纳米ZnO和Ag2O对嗜热四膜虫的生态毒性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材料,它具有一系列崭新的物化特性,使其已应用于近千种消费产品中。其产品的广泛普及必然会导致其接触对象及接触机会大量增加,纳米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其中,纳米材料的水生生态毒理学相关知识依然很少,是目前此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研究了纳米材料在溶液中的分散性能和纳米ZnO、Ag2O对模式生物嗜热四膜虫的生态毒性效应,并探讨了其毒性机制。在纳米材料的分散性方面,研究发现各粒径纳米ZnO经过超声处理机超声30min后在四膜虫PPYS培养基中分散良好,稳定性强,平均粒径为106 nm。纳米TiO2分散较为困难。纳米材料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分散困难,稳定性差,纳米粒子团聚后均以微米粒径存在。纳米ZnO的毒性效应研究显示,嗜热四膜虫与纳米ZnO共育后,用光学显微术和透射电子显微术观察发现纳米ZnO粒子(10-20nm)可以存在于食物泡中,甚至能定位于细胞液中,从而可能引起四膜虫细胞出现各种毒性反应。嗜热四膜虫的存活率与纳米ZnO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纳米ZnO对四膜虫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100 mg/L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但随着纳米ZnO浓度的增加,促进增殖作用减弱,这可能是生物体对外界有害刺激的“兴奋反应”,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兴奋反应”也逐渐减弱。通过测定嗜热四膜虫细胞内总蛋白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一步证实了纳米ZnO对四膜虫细胞的毒害作用。在纳米Ag2O和Ag+对嗜热四膜虫的影响效应方面,研究发现在嗜热四膜虫与Ag+共育后,在短时间内细胞膜溶解,细胞破裂。在嗜热四膜虫与纳米Ag2O共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纳米Ag2O浓度的升高,被摄入细胞内部的纳米颗粒越多。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变形程度增加,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更明显的呈现受毒害状态。纳米Ag2O与Ag+对嗜热四膜虫的不同毒性效应可推测纳米Ag2O的致毒机理并不完全是由于其在培养液中生成银离子,而是由于其小尺寸性质使纳米粒子进入到细胞内部,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效应。
其他文献
生物钟是自我维持生理和行为节律的发生器,可受外界环境因素所导引,从而同步生物行为与外界环境变化。现代的生活方式迫使人体不能同步外部时间与昼夜节律,形成社会时差。非酒精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也突飞猛进.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整体建筑行业的安全水平进行管理,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综合质量分析,对土建施工的弄虚作假
学位
选取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超声引导下肝组织穿刺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使用声触诊弹性成像(STE)技术检测肝弹性模量值(kPa),并选取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包括天冬氨酸
吸附法因其具有快速、高效、操作简便的优点,成为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去除汞离子的方法之一。以聚苯胺(PANI)为典型的导电聚合物由于具有较低的成本、可与其他功能材料共聚或复
广东省是我国东南沿海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多以崩滑流为主,从整体上看其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而从局部看又有着集中性、群发性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
结构加固技术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建筑施工的必要技术手段,对保证施工质量、结构强度和建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结构改造和加固设计的原则,并在此基础
Nb基超高温合金具有熔点高、密度低、室温断裂韧性好、高温强度高和高温持久寿命长等优异性能,是目前超高温结构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有望成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叶片用超高温金属
本文对316不锈钢和工业纯铝的晶界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热轧态316不锈钢经固溶处理后冷轧变形5%,再在1050℃加热保温30min水淬后,低∑-CSL晶界比例可提高到83.8%,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