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G表达与荷瘤小鼠卵巢癌转移关系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e99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HLA-G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对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探讨HLA-G在卵巢癌转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1.HLA-G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转染及鉴定将HLA-G全长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VITRO2-mcs上,经限制内切酶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质粒构建正确性。将HLA-G/pVITRO2-mcs及阴性对照pVITRO2-mcs转染到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和Ovcar-3,分别经转录水平及翻译水平鉴定转染细胞中HLA-G表达情况。   2.transwell细胞培养及3D细胞培养采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技术检测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和Ovcar-3转染HLA-G基因前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同时,采用3D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转染HLA-G基因前后,细胞形成多细胞球体的三维结构情况。   3.动物体内研究分别将人卵巢癌细胞HO-8910、HO-8910-G、Ovcar-3、Ovcar-3-G及对照PBS种植到荷瘤小鼠体内,观察裸鼠生长情况及体表瘤体情况,记录荷瘤小鼠体表肿块大小及死亡时间;对荷瘤小鼠各个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癌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荷瘤小鼠脏器组织HLA-G的表达情况;此外,采用Kaplan-Meier分析方法对荷瘤小鼠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1.HLA-G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转染及鉴定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及测序证实HLA-G/pVITRO2-mcs构建成功,经RT-PCR、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证实HLA-G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和Ovcar-3成功。   2.transwell细胞培养及3D细胞培养经transwell细胞体外培养,结果显示,HO-8910和HO-8910-G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2)。在上室底部加入Matrigel,凝固后进行transwell细胞培养,结果显示,HO-8910和HO-8910-G、Ovcar-3和Ovcar-3-G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01)。采用3D细胞培养结果表明HO-8910-G细胞呈现一种多细胞球体的三维结构,这种构象更加有利于细胞的侵袭,而HO-8910细胞则不呈现这种多细胞球体的三维结构。   3.动物体内研究分别将HO-8910、HO-8910-G、Ovcar-3、Ovcar-3-G细胞接种到荷瘤小鼠,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HO-8910-G和Ovcar-3-G接种裸鼠体内的肿瘤具有更强的转移能力,在肌肉、肺、心脏、肾脏均发现肿瘤转移灶。而HO-8910和Ovcar-3组未发现明显的肿瘤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表明,HLA-G表达在种植了HO-8910-G和Ovcar-3-G裸鼠的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上,而HO-8910和Ovcar-3组均未表达HLA-G分子。此外,HO-8910-G接种的裸鼠,其中位数生存时间为48天(95% CI:38.4-57.6),明显比HO-8910组(93天,95% CI:82.2-103.8)缩短(p=0.001)。Ovcar-3-G接种的裸鼠,其中位数生存时间为57天(95% CI:46.2-67.8),明显比Ovcar-3组(82天,95% CI:736.-90.4)缩短(p=0.002)。HO-8910组与HO-8910-G组、Ovcar-3组与Ovcar-3-G组裸鼠的生存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HLA-G抗原在人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表达更利于人卵巢癌细胞的转移、侵袭及成瘤能力。此外,HLA-G表达与荷瘤小鼠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一个潜在的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目前基因治疗的最大挑战仍然是高效、安全的基因载体和治疗基因的选择。明胶硅氧烷纳米颗粒(GS NPs)具有低毒性,表面易修饰,易于重复合成等优点,由于其表面带有较大量的
为了阐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和OmpH的关系及其致病性,本研究分别构建pWSK29hexABC和pWSK29ompH两个敲除载体,电转化法将敲除载体导入禽巴氏杆菌强毒株C48-3中,筛选获得C48-
抗生素等抗菌药物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的医疗及农业等领域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在消耗着人类世界的生存空间及健康财富,这一切主要是由抗菌药物的滥用引起的。在2014年,世界卫生
动物的性别决定是自然界最令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也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Pod1基因作为bHLH转录因子家族B组转录因子,参与哺乳类的调控神经元发生、肌细胞生成、哺
心血管疾病日益危及人类健康,并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血管内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能快速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并以高效、微创的优势成为目前最重要、最有效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是,血管内支架植入等介入操作对血管内壁的挤压和擦伤、装载药物的非特异性抑制、金属支架丝的持续刺激等都会造成内膜的损伤,进而引发平滑肌细胞增殖、血栓形成,最终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和晚期血栓形成。如何实现抗增殖与再内皮化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绌胞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肾癌类型,约占人类恶性肿瘤的3%,占所有肾癌的85%。RCC是多年来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
通用压缩机检测系统灵活的硬件结构和先进的软件设计思想,使其具有通用性强、扩展性好、组态灵活、性能可靠等优点。本文介绍了通用压缩机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着重讲
植物内生菌(Endophytic fungi)作为一类特殊生境的微生物资源,广泛分布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类群中,经过与宿主植物的长期协同进化,它们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化学物质,并且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本文以马铃薯LK99(Solanum tuberosum L. cv. LK99)组培苗为材料,对马铃薯LK99组培苗内生菌及其对马铃薯LK99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它是细胞内存在的一个大且复杂的分子机器。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通过合成的多肽链将遗传信息传递出来。核糖体读取mRNA上的信息是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
蕨类植物具有孢子体和配子体两个世代,且都能够独立生活,孢子体为维管植物,配子体为原叶体植物。蕨类植物的这一独特特征使其成为研究高等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之间形态结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