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研究目的:
麻醉药可对神经肌肉传递功能产生多部位、多环节的影响,从而使肌松药的量效、时效关系发生改变。但这种影响与麻醉方法、肌松药种类以及用药时间有关。在持续输注肌松药给药方式下,这种影响可能体现在维持目标肌松所需的肌松药剂量发生变化,即输注速率应做出调整,否则容易发生药物的过量和蓄积。
我国自行合成的顺式阿曲库铵于近期应用于临床麻醉。目前关于其在国人中的应用研究报道尚少,仅有的研究集中在单次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的药效、药动学研究上。亦未见七氟醚和静脉麻醉药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影响的报道。既往研究虽发现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有明显肌松强化作用,即维持恒定目标肌松情况下持续输注用量逐渐减少,但大部分研究都复合使用了N2O,且未见关于输注速率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及术毕肌松恢复情况的研究报道。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恒定目标肌松时,其输注速率随时间延长如何变化及术毕肌松恢复情况研究尚少。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吸入1.2MAC七氟醚麻醉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这两种全麻方法下,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在维持恒定目标肌松时(T1≤5%),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术毕肌松恢复情况,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为实现肌松药的个体化给药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择期腹部肿瘤手术患者40例,预计手术时间≥3h,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体重波动范围要求≤30%理想体重。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Ⅱ组),每组20例。排除标准:(1)心血管疾病;(2)肺功能不全;(3)肝肾功能障碍;(4)水、电解质紊乱,贫血,血容量不足;(5)预计存在插管困难;(6)神经肌肉疾病史,变态反应史;(7)服用任何已知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药物;(8)怀孕或哺乳期妇女;(9)长期卧床的病人。
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动脉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及体表温度。诱导前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在左上肢连接TOF-Watch(R)SX加速度仪。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1、芬太尼4gg·kg-1、丙泊酚1.5mg·kg-1行麻醉诱导。入睡后校准肌松监测仪,随后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1(5s内注射完),当T1降至0时,气管内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设定T1=5%为目标肌松深度,当T1恢复至5%时,开始微量泵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设定初始速率为3μg·kg-1·min-1,调整输注速率使T1=5%稳定10min后,Ⅰ组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呼吸末七氟醚浓度为1.2MAC;Ⅱ组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5~7mg·kg-1·h-1、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维持麻醉。术中每隔一小时做一次血气分析。关闭腹膜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硬膜外镇痛负荷剂量,手术结束前10min,停用所有全麻药,观察肌松自主恢复情况。以TOF-Watch(R) SX加速度仪测定上肢尺神经.拇内收肌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自动定标,设定对照值,使单次肌颤搞高度稳定在100%,并维持5min作为对照值。以后刺激方式为四个成串刺激。在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过程中,每隔5min以5%~15%的幅度增减输注速率,维持T1≤5%抑制(不能维持目标肌松深度时,可适当增大输注速率调整幅度)。开始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后,每5min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血压、心率、中心温度。记录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的时间和药量,停药后的恢复指数和从停药到TOFR为0.9的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术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肤潮红、皮疹、支气管痉挛等组胺释放的表现。术后访视病人,判断是否发生了术中知晓。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两组年龄、性别比、ASA分级、体重指数、输液量、出血量、尿量及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各观察时点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维持T1<5%时,两组输注速率随用药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在观察时点(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180min),Ⅰ组输注速率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30min.180min内,Ⅰ组平均输注速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与初始速率比较,在上述观察时点,各组内输注速率均显著降低(P<0.05);但120min后两组输注速率变化不大,趋于稳态速率。
4 两组恢复指数、顺式阿曲库铵停止输注到T1恢复至25%、75%的时间、停药到TOFR为0.9的时间和拔管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两组病人均未出现皮肤潮红、皮疹等体征。术毕随访病人,无出现术中知晓,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结论:
1 七氟醚麻醉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可获得稳定的肌松作用,其输注速率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下降,当持续输注120min后,达到稳态速率。
2 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30min后,七氟醚麻醉下其输注速率低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总体平均输注速率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减少28%。
3 上述两种麻醉方法对顺式阿曲库铵增效作用在输注120min时达最大程度。
4 上述两种麻醉方法下,采用持续输注给药方式,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恢复无明显差别;但比单次给药恢复慢,并与持续输注时间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