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我国中小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定价效率对一级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定价过高或过低将破坏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和健康有序发展。由于定价机制直接影响发行定价的高低,因而其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也最为直接,成为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05年起,我国新股发行开始实行询价制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定价效率偏低的现象仍有存在。回顾历次改革内容,本文发现我国询价制度与美式累计投标询价制不完全相同,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限制了承销商定价及分配新股的权力、削弱了承销商对询价过程的影响,使询价效果更多地依赖于询价对象的行为。考虑到我国初步询价对象中绝大多数仍为机构投资者的现实情况,本文主要围绕机构投资者展开研究。  我国询价制受到政府“窗口指导”的影响。特别是2014年1月,证监会规定新股发行要以中证指数发布的行业市盈率为参照,同年6月又对市盈率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制,逐渐形成“首发市盈率不超过23倍”的潜规则并沿用至今。此外,为落实证监会相关要求,两市交易所规定新股首日最高涨幅不得超过发行价的44%。这使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受到影响并弱化了询价制的市场功能,扭曲了抑价率指标。因此,本文并未选用抑价率指标,而是通过配对样本、选取已上市公司作为衡量IPO定价效率的比较基准。以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间214个中小板IPO公司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询价机构的综合影响力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询价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IPO定价效率;询价的机构数量越多,IPO定价效率越高;基金、券商所占比例越大,定价效率越高,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所占比例越大,定价效率越低。  本文的创新性在于:一是利用我国询价信息公开可获得的制度优势,研究机构投资者询价行为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弥补国外该领域因数据非公开导致的实证研究不足缺陷。二是使用配对样本的方法选取已上市公司作为衡量IPO定价效率的比较基准,规避我国“窗口指导”对抑价率指标的影响,使指标更具说服力。
其他文献
城市化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城市化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因此,通过研究
截止2013年7月份,我国证券市场已经摘牌的公司一共85只,其中7只B股,72家A股。摘牌上市公司中,因业绩差连续亏损而退市的有46只,其余公司的退市则因为被吸收合并。因连续亏损的退市
区域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得到迅速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重要的国际合作经济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地方政府、企业和旅游景点的共同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2012年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商业银行各期限档次存款利率允许上浮,贷款利率下浮区间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调整触及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利益,整个利率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MM理论的出现使得资本结构成为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和经营状况,最终会反映到公司的综合绩效上。关于资本结构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