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表风沙流的壁模型大涡模拟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沙流是高雷诺数湍流多相流,其中存在湍流流场和颗粒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近地表湍流气流和颗粒运动更加复杂,是导致两相壁湍流复杂性的关键。为了获得湍流特性对近地表风沙流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壁模型大涡模拟开展了以下工作,包括对两相流中不同流场和颗粒近壁模型的检验,将更可靠的近壁模型应用于风沙流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湍流脉动和大气边界层厚度对近地表流场和颗粒运动的影响。与已有数值模拟相比,本文创新点在于:1)流场近壁模型采用了包括动量方程中非平衡项影响的积分(Integral)壁模型;2)在三维粒床碰撞模型中考虑了冲击参数对颗粒碰撞后速度恢复系数的影响。通过对近地表风沙流的数值模拟,本论文得到的创新性结果主要有:1)Integral壁模型对流场和颗粒统计量的预测效果更好,例如壁面剪切应力脉动、颗粒体积分数和输沙强度。引入冲击参数对速度恢复系数影响的击溅函数可以体现沙粒总体恢复系数随冲击速度的变化规律。与基于实验得到的经验或半经验击溅函数相比,三维粒床碰撞模型得到的冲击和起跳速度更接近实际观测。2)实验研究中忽略了运动高度相对较低的低能量颗粒,本文给出这一临界高度为5倍粒径,其中运动高度小于5倍粒径冲击颗粒占总冲击颗粒数的比为35%~40%。轨迹高度大于5倍粒径的颗粒尺度分布与已有研究一致,然而,若考虑所有颗粒运动,模拟结果出现了一些新现象。除此之外,只考虑轨迹高度大于5倍粒径速度分布会高估风沙流中的单宽输沙率。当摩阻风速在0.3~0.8m·s-1之间变化时,壁模型大涡模拟得到其相对误差可达到55.6%~6.6%。3)边界层厚度通过影响湍流特征尺度影响了近地表的颗粒运动。颗粒平均速度和最大跃移高度与边界层厚度和摩阻风速成正比。较低的边界层厚度(H=0.3m)限制了风沙流的发展,而H=12.0m的单宽输沙率小于真实的野外观测,这说明在真实的野外边界层下,输沙率会进一步增加。边界层厚度越大,基于垂向积分浓度得到的沙条带流向和展向的特征尺度越大,即颗粒的聚集效应越明显,反之,颗粒越趋向于均匀分布。
其他文献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研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热点之一。干旱区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41%,集中着全世界38%的人口,其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草地、灌木丛和稀树草原。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对干旱、洪涝、热波等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比较敏感。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干旱区荒漠化已经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尽管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比湿润地区要弱,但它们在调控全球陆
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高温超导带材具有高的临界温度、临界电流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超导电磁装置如超导电机、超导电缆以及未来核聚变磁体等的研制中。由于具有多层复合结构,分层脱粘是高温超导带材及其焊接接头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载荷作用时的主要失效模式。对于超导电磁装置而言,带材及其焊接接头的分层脱粘不仅会破坏结构的完整性并影响力学性能,而且还会导致电学性能的显著退化如临界电流减小和接头电阻
学位
学位
长期以来,牧业一直是中国北方草原区和青藏高原区人们的主要生计方式。但是与牧业活动相关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记录相对缺乏,而且动物考古证据、古生态记录和食草动物基因溯源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分歧,牧业何时开始、何时增强及其驱动因素一直不甚明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牧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相互联系的区域,也是东西方早期文化与技术交流的关键场所,因此是研究过去人地关系和农牧演化历史及其驱动因素的理想区域。该区域历史时
阿伦特以“积极生活”来表示三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即,劳动、工作与行动,并对它们做出了区分。行动活动,致力于政治体的创建与维护,是其一生思想所致力于探讨的核心主题。阿伦特认为,行动,通常与言说相伴,以言说的方式来进行,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形式,它在自身的持续中生发内在的意义,是一种自足性的活动。行动具有开启的能力,是一种自由的经验,它扎根于人的复多性事实。而传统哲学家们却往往忽视这一事实,他们基于无言的理
文本内容作为网络信息的主要载体,使得研究者们可以获得大量真实可靠的情感数据,从而为情感分析任务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情感分析研究可以分为显式情感分析和隐式情感分析。隐式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文本中缺少明显的情感词,因此隐式情感分析任务成为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核心难题之一。幽默、侮辱性言论常常采用描述客观事实的方式表达情感,其情感倾向性往往隐藏在文本的潜在语义背后,而反讽文本字面语义常常和所要表达的语义
近红外(near-infrared.缩写NIR)光谱技术由于具有无损检测、分析速度快、以及不需要对样本预处理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批次生产工艺如颗粒物干燥和生物发酵过程等。然而现有的NIR光谱分析方法主要基于采集样本做离线检测,不能用于在线检测或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亦不能用于在线质量监测。本文以批次颗粒流化床干燥(fluidized bed drying,缩写FBD)过程和葡萄糖发酵
沙尘暴是一种极端天气事件,通常发生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悬移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会对水循环、生态系统、空气质量、人类健康和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系统和全面的针对其时空演变过程与潜在物理机制的研究对沙尘暴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促成局部对流型沙尘暴的下击暴流本质上是一种异重流。云层中沉淀物蒸发和升华导致的冷却作用使一部分空气下沉并冲击地表,在背景流体中沿着水平方向传播。在干燥土地上,由强风卷起的大量
空气污染是全球性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而且通过改变大气辐射收支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造成广泛又严重的不利影响。我国空气污染问题也很突出,为此政府高度重视防控工作,从环境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启动了一系列计划,重点关注空气污染成因及治理、预报预警技术、人群健康影响等。深入开展空气污染预报、大气环境影响评估等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和数据量的飞速增长,人工智能得到迅猛发展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