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视域下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hristain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宏伟目标,社会治理要更加注重精细化,并最终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重点在于对社会治理制度的构建上,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之所以由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是应对新形势新情况提出的新理念新举措。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贯是我国社会改革、发展、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我们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我国的社会治理法治化紧密联系。当下的中国由传统转向现代,摒弃原有的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新的的社会治理模式有先进文化作为治理基石,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为制度支撑,以法治作为保障,构建起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治理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与文化的繁荣,使得中国的社会跨越式的向前发展。但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社会治理是目前最适合我国也是最有效的社会管理方式,社会治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下稳步推进,法治在多元主题间建构起良性的共治格局,成为推动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但目前在我国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进程中还存在多重阻力,面对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困境,我们要全方位进行解决。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指导原则,因地制宜,使得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能够在我国的社会建设当中精细化并发挥实效。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进一步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研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实现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并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完善党规党纪,使共产党成为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坚实的领导集体。转变社会各阶层的传统观念在更广的范围内树立法律的权威。社会治理法治化同时也是法治全面化的过程。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也是英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代表;麦金托什对同时代新艺术运动追求曲线风格产生怀疑,却偏爱几何直线的设计样式,将直线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已经成为眼科良好的影像学检查工具。OCT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深度分辨率能够对眼前段到后段的组织结构提供很有价值的
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的碘缺乏病轻病区扬州市社区经用1/2万碘盐干预两年后,靶人群8 ̄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由过去的16.5%下降到B超检查的3.2%和触诊8.5%,尿碘含量中位数由原业的70.6μg/L上升到184.1μg/L(54.9 ̄285.1μg/L)。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小学生的认知世界建立的初步阶段。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本,采用具有科学性、游戏式的教学方式给小学生构建一个适合小学生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