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增长已从高速阶段向高质量阶段转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能够拉动经济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的重要引擎,并且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近年来,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我国开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而在该产业中,是否能够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所在。但是由于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高风险性、收益不确定等特征,并且还有严重的外部性问题,这就使得企业会面临融资约束,并且缺乏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单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能解决这个难题,所以,政府作为调节这一矛盾的有效政策工具,不但能给予研发企业直接的资金补助,还能够通过不断向外界传递有关企业的“利好”消息,增加外部投资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心,从而有效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个门类中其下20个大类2013-2018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了FC融资约束指数,并且通过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梳理了融资约束、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其次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约束、政府补助和研发投入,并且梳理了与本文密切相关几个的理论,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基于上述理论,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有制约作用;(2)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有诱导效应;(3)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面临的融资约束有调节效果;(4)政府补助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增加外部筹资额来缓解外部融资约束问题。最后,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缓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融资约束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大研发投入的相关建议。本文以政府补助为调节变量,为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也为理解融资约束、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且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努力,不断改善企业外部的融资环境,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早日跻身创新型国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