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ISSR和SCAR标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ar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 (Lib.) Sacc.)引起的苜蓿褐斑病是苜蓿属中最常见而且是破坏性最大的病害之一。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公认的防治苜蓿褐斑病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但对于四倍体的紫花苜蓿,其群体高度杂合,抗病选育较困难,传统的田间病情调查筛选工作量大,耗时长,难以高效率地筛选出大量抗性种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ISSR和SCAR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与苜蓿抗褐斑病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对苜蓿褐斑病抗性进行高效准确的鉴定和筛选,加
其他文献
近日,美国伊利诺大学语言学系教授罗圣豪博士和美国前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与文明系讲师张立青硕士一行在教育部、国家语委“注·提”实验研究学会秘书长卜兆凤及省语委办、
校本课程开发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择、改编、新编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它是以学校为
本研究采用体内法实测了三种绒山羊日粮的代谢葡萄糖(MG)值,在此基础上,利用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等研究手段评定生长绒山羊适宜的代谢葡萄糖水平。 1 试验日粮
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平棉籽粕日粮对樱桃谷鸭生产性能、器官指数、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求樱桃谷肉鸭日粮中棉籽粕的适宜添加比例。本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试验一:小鸭(0~20日龄)
在钴圃慢照射普通小麦四分体前、配子体阶段、合子幼胚阶段以及整个发育阶段的植株,以钴一60γ射线急性照射干种子作比较,研究照射后M_3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除照射四分体
在较高的土壤肥力下测定桂三2号玉米表明:氮的吸收出现12—13展叶、乳熟至蜡熟两个吸收高峰,磷、钾最大吸收期在12—15展叶;抽雄吐丝后N、P_2O_5主要分配在籽粒中,而K_2O在籽
油葵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李可夫,赵锋,庞占琴,曹文成(甘肃省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45600)本试验是在华池县自然条件下,探讨油葵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旨在指导大田生产。1试验设计与方法试
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能够有效调控仔猪内源性精氨酸(L-Arginine,Arg)的合成及促生长作用,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比较研究了NCG和A
学位
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元件之一,是基因在生物体内表达的“开关”。DNA甲基化特别是启动子区CpG位点胞嘧啶的甲基化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马钢姑山铁矿PYB2200圆锥破碎机承担着原矿的中碎任务,年破碎能力70~100万吨。该机自1978年10月至1979年6月间,飞车频繁,故障持续近10个月,经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后,于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