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经验对维汉大学生识别异族面孔的影响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是一种内容丰富的非语言刺激,它所提供的大量的社会信息能帮助人们顺利的进行沟通交流,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异族效应是面孔识别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认知现象,表现为对本族面孔的识别与记忆成绩好于异族面孔。由于与异族群体的接触经验对异族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从整体/部分假说和多维空间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接触经验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认知加工机制。本研究由三个实验组成,实验一:采用经典的“学习-再认”范式,考察不同民族(维吾尔族与汉族)、不同接触经验(高接触经验与低接触经验)的大学生识别本族与异族面孔的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接触经验对识别异族面孔的影响作用;实验二采用“模糊/杂乱的辨别记忆任务”,考察接触经验是否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加工方式;实验三采用“连续面孔识别任务”,考察接触经验是否影响异族面孔在心理空间中的集中程度,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二、三的研究以探讨接触经验如何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认知加工机制。通过三个实验,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接触经验对识别异族面孔具有影响作用。维汉高接触经验的被试对异族面孔的识别能力好于维汉低接触经验的被试。(2)接触经验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加工方式。维汉高接触经验的被试对异族面孔使用和本族面孔相同的构型加工;维汉低接触经验的被试对异族面孔倾向于采用特征加工;(3)接触经验影响异族面孔在心理空间中的集中程度。在维汉高接触被试的心理空间中异族面孔的集中程度较小;在维汉低接触被试的心理空间中异族面孔的集中程度较大。
其他文献
微课这股"微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如何在这股"微"风中更好地开展微课教学呢?笔者特此对"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研究"进行研究.
目的了解镇静催眠及抗焦虑药在北京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北京36家医院2005~2007年镇静催眠药及为抗焦虑药的应用进行药物利
目的探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对11例(14个节段)颈椎病患者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10个月,平均7
目的 对比观察静脉用尼卡地平与拉贝洛尔治疗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降压效果及对孕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目的探讨胸水ADA、INF-γ(干扰素-γ)检测联合PPD皮试对结核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结核性胸膜炎(TP),45例非结核性胸膜炎(NTP)患者抽胸水行ADA、INF-γ检测;同时行卡介
放睡推拿,又称"剃头放睡",简称"放睡",俗称"扳倒",据相关文献记载:剃头放睡技艺最早兴起于明朝末年,兴盛于清朝中后期和民国初年,堪称剃头匠的“绝活”,其本质是一套以剃刀为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对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患者(治疗组)和30例普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均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