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梁斜拉桥施工中索力误差对成桥线形的影响分析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斜拉桥,斜拉索无论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在成桥状态下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施工阶段,一方面拉索承担梁体自重及施工荷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索力调整梁体线形,这对于主跨合拢能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成桥阶段,一方面拉索承受梁体自重并将其传递至塔墩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对内力和线形进行调整,调整索力至最优索力,以达到或接近设计索力。所以,斜拉桥的索力控制是关系到斜拉桥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测量误差、温度变化影响、斜拉索张拉技术的限制等原因,拉索的实际索力不能准确达到预定理想值,但索力却围绕理想值上下浮动,这一特征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本文以索力误差对成桥线形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一座实际的组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研究。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分别研究了斜拉桥以及组合梁斜拉桥的发展概况和特点,以及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必要性和斜拉索控制的内容和方法。(2)通过研究目前常用的斜拉索索力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了不同索力测试方法在施工监测中的适用性,并提出频率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检测方法,分析频率法的原理以及频率和索力的关系,分析了HDPE护筒、温度对拉索量测的影响。(3)通过本文依托工程的概况,介绍组合梁斜拉桥的结构构造、组合梁斜拉桥悬臂拼装施工的流程、主梁标准梁段的施工步骤,以及钢绞线斜拉索的施工工艺流程。(4)研究整体索力误差情况下成桥线形的特点,研究服从正态分布的索力误差下成桥线形的特点。(5)通过工程实例得出各根拉索的施工过程中张拉后的索力,分析索力误差的特点以及原因,分析实际成桥线形的特点以及原因。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提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随之加快,伴随城市道路隧道的数量相应增加,各种不同线形类型的城市道路隧道不断涌出。为避免拆迁、克服不利地形的影响和减小对城市景观的破坏,城市道路小半径曲线隧道应运而生。城市道路隧道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交通出行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它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隧道因其为狭长的密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燃烧物会产生高温和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这些物质会在
我国沿海地区高速公路建设要通过大量深厚软土地基,在长期运营中出现了大规模桥头跳车问题,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加之其车流量较大不便采用传统的断通开挖形式进行维修,需要一种全新的针对深厚软土地区运营公路桥头跳车治理的技术方案。论文以“甬台温高速温州段大修EPC项目”为工程实例,以项目全线桥头跳车治理为背景。通过加固桥头地基和限制侧向位移的形式控制沉降,提出一种治理深厚软土地区运营公路桥头跳车的技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大跨度斜拉桥的建设越来越多。而斜拉索在长期荷载和外界环境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会出现PE破损开裂、钢绞线(或钢丝)锈蚀严重甚至拉索断裂等病害严重危及桥梁安全。为延长斜拉桥的使用寿命,需要对拉索进行更换。在斜拉桥不中断交通换索施工过程中,在缺索运营的状态下,如何保证其安全,分析其全桥的安全性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本文针对斜拉桥在换索施工过程中交通荷载和外界环境不利因素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越来越多的大跨桥梁修建于复杂风环境下的深山峡谷地带。但随着桥梁跨径的逐渐增大,桥梁结构也越来越轻柔,刚度不断减小,结构对风作用更加敏感。此外,根据有关实测数据分析,山区风速是一个随机的非平稳过程,具有较强的非平稳特性,如果仍按照传统平稳风速模型来分析桥梁抖振响应就会引起较大误差。因此,本文基于山区大跨桥梁的非平稳风速模型对模拟出的风速时程进
深中通道是横跨深圳、中山两地,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一流超大集群工程。主体工程沉管隧道采用双向八车道技术标准,总长6845m,沉管段5035m,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标准管节断面跨度46m,最深处达35m,技术指标和工程规模在水底隧道领域均属世界领先水平。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采用了钢壳结构、预应力对接、半刚性接头对接等多种新型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法,隧道为两孔一管廊超大跨结构,高跨比0.23,结构趋
软弱破碎地层中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时,因围岩自稳能力非常差,极易发生坍塌、冒顶等事故;而管棚预支护是一种有效抑制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的常用辅助措施。鉴于此,本文以渝怀铁路涪秀二线新桐子岭隧道为依托,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对浅埋偏压隧道中的管棚做了进一步研究,得到了管棚的受力特征及管棚环向布置范围、外插角、循环钢管长度、加固区渗透系数等对预支护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理论与
预制-装配式组合梁响应国家装配化施工及推广钢结构的趋势和要求,日益推广应用。预制-现浇集束群钉剪力键作为其中重要传力构造,其破坏模式、承载机理、传力机制等对预制-装配式组合梁影响显著,亟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依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预制-装配式组合梁双非耦合结构行为及计算理论研究”(cstc2018jcyj AX0509)项目,开展了栓钉排数为主要研究参数的4组9个试件预制-装配集束群钉剪力键推出试验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斜拉桥、悬索桥桥面体系。繁重交通流作用下使得顶板产生了大量疲劳裂纹。采用重焊修复顶板-纵肋贯通形疲劳裂纹,在不影响车流通行量的同时有效解决钢桥顶板裂纹缺陷。文章通过有限元数值建模,模拟了顶板-纵肋初始角焊缝焊接成型;参考DVS1709指南,文章实现了顶板-纵肋重焊修复过程;分析了顶板加工成型后及重焊修复后的疲劳寿命。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热源加载及冷却过程
随着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现代控制理论、人工智能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提升车辆自主行驶能力和行驶安全性为目的的汽车智能化已成为车辆工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为充分挖掘智能车辆“类人”特性,开展对动态环境下周围车辆的运动预测以及智能车辆的碰撞风险的深入研究,以提高车辆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水平。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电动汽车的感知、决策与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2016YFB01
随着我国对基建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边坡工程不断涌现。受地形因素的限制,这些新建工程有的与既有隧道距离较近,高边坡开挖施工势必会对既有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威胁运营中隧道的安全,以往的研究多为静力学研究,而高边坡工程施工常采用爆破开挖的方式,因此在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分析既有隧道在高边坡开挖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是必要的。鉴于此,本文依托重庆经开区茶涪路道路扩建工程,利用Midas/GTS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