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chenggo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期间的心理感受和切实需求,为制定适用于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2.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半结构式访谈、专家讨论等方式构建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在GDM患者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5~7月于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病房的17名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和需求的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2.量性研究:根据文献查阅和质性研究结果,结合专家讨论和预试验,确定了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GDM患者母乳喂养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的GDM患者140例,2019年8~9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2020年5~6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组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包括在孕晚期、住院期和出院后提供的增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的护理措施。应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喂养方式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进行调查,产后第3天、产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为调查时间点,比较两组的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评价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研究结果访谈17名GDM患者后资料达到饱和,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5个主题和14个副主题,即(1)知识和技能不足(产前学习意识淡薄、母乳喂养知识匮乏、欠缺正确哺乳技能);(2)消极的心理感受(泌乳状况增加哺乳压力、巨大儿吸吮行为引发喂养顾虑、疑虑和担忧乳汁质量);(3)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困难后的获得感、纯母乳喂养的幸福感);(4)母乳喂养的阻碍(强烈的身体疲惫感、家属传统喂养认知的干扰、新生儿疾病改变喂养态度、医护人员的不同喂养指导);(5)社会支持的需求(期望专业人员的针对性指导、希望配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在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两组GDM患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基线均衡可比,干预前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的结果显示:(1)干预组的泌乳Ⅱ期在产后24~48h启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72h启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产后3天、1个月、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DM患者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干预前测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干预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为产后3个月>产后1个月>产后3天>干预前(P<0.05),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DM患者产后早期会面临多方面的母乳喂养压力,其主要来源于产后泌乳相关问题、自身知识和能力、个体心理、新生儿健康问题、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支持不足,医护人员应重视GDM患者的情感和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资源和支持,提高家属的母乳喂养支持能力,促使GDM患者成功母乳喂养。2.本研究构建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案有利于增加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对科学母乳喂养的了解;有利于降低产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促进纯母乳喂养;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改善产后母乳喂养状况。
其他文献
目的1.构建适用于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的团体游戏干预方案。2.探讨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儿科学龄期的白血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2019年8月到2020年1月入院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0年5月到2020年10月入院的患儿纳入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
目的:旨在通过对中国患者使用内轴型膝关节假体(Medial Povie prosthesis,MP)与后稳定型假体(Posterior-Stabilized prosthesis,PS)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中远期的临床效果的研究,使临床医生选择假体时有更多依据,同时研究现有血清炎性标志物对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
目的: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百分之一。目前应用抗癫痫药物能对绝大多数癫痫患者有效。但约1/3患者仍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其中颞叶癫痫作为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癫痫研究的热点。神经系统常见的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通过脑内的γ-氨基丁酸受体作用达到其功能。在抑制颞叶癫痫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驱动蛋白家族成5A(KIF-5A)在成年脊椎动物神经系统中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脑脊液蛋白改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我们的医疗技术尚不能逆转AD的疾病进程。近年来众多关于AD疾病修饰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参与试验的受试者大多已处于AD进程的中晚期,这部分患者早已错过了取得药物干预治疗获益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众多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AD是可以预防的
目的:机械应力通过激活新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受体Piezo1介导软骨细胞凋亡参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发病过程,但是负性调节机械应力信号传导的相关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目的是探究雌激素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在机械应力所致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明晰机械应力相关雌激素受体的类型。并进一步研究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对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患者短期神经认知功能(neurocognitive function,NCF)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function,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青岛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收治的行S
目的:通过检测胸腺素β4(Thymosin beta 4,Tβ4)和胸腺素β10(Thymosin beta10,Tβ10)在上皮性卵巢癌及配对的正常卵巢组织(距离肿瘤组织边缘≥2cm或对侧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指标(患者的发病年龄、BMI、肿瘤直径、病理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Tβ4、Tβ10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以
背景:为了区别于术后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目前新辅助化疗也称为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因其治疗效果显著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应用广泛。术前新辅助化疗最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为TAC(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表达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乳腺癌诊疗过程中常见的免疫组化标记,对于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监测病情变化具有
目的:探讨表现为GGN肺腺癌影像组学特征与EGFR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影像组学特征预测GGN肺腺癌的EGFR基因表达状态。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经手术确诊的442例表现为肺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患者,患者均拥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及基因检测结果,依据其EGFR突变状态分为EGFR突变型和EGFR野生型,并将所有病例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309)和验证组(n=133
目的:基于Ⅱ、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建立一个对Ⅱ、Ⅲ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净生存获益进行个体化预测的模型。方法:在这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中,选取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并在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手术的Ⅱ、Ⅲ期胃癌患者354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其中训练队列248例,用于构建生存预测模型,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作为变量,并评估其与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