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描述与分析过程中,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综合运用了相关分析、对比分析、计量模型、Q型聚类等方法,通过建立的—个新的竞争力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对我国油菜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加入WTO对我国油菜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与加拿大油菜相比,中国油菜产业竞争力系数低、质量差、成本高、效益和生产率低,价格也缺乏优势,说明我国油菜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这种状况在逐步改善;与竞争作物小麦和其它油料作物比较,我国油菜的发展速度快、效益好、机会成本低,抵抗进口风险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国内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在进一步强化。 对影响中国油菜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表明,导致中国油菜籽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食用油脂和蛋白质饼粕供需缺口大和油籽加工能力过剩,另外,国外菜籽价格低、含油量高也是原因之一;导致中国菜油进口主要是国内食用油供给不足和国外菜油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中国菜籽和菜油只进不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生产的是国际市场上淘汰的高芥酸和高硫苷菜籽。相关分析表明,中国油菜的DRCC值同时受国内油菜生产成本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与加拿大油菜比较,中国油菜生产成本主要高在劳动力成本上。由于生产规模小和缺乏机械对人工的替代,中国油菜的劳动生产率不足加拿大的8%。 由于油菜自身的特殊牲,中国油菜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油菜具有较好的气候资源,先进和特异的品种资源,机会成本低,较充分的冬闲土地资源,较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较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很大的时空优势,这些优势都是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通过育种家多年的攻关和努力,我国育成的油菜品种已能集高产和优质于一种,我国育成的品种的各项品质指标都能达到国际标准,我国优质油菜品种生产不出优质菜籽的关键问题是我国油菜生产上多品种并存,加之产业化程度低导致油菜种植分散,双低双高品种插花种植。 总的来说,加入WTO对中国油菜产业的有利影响是直接的,不利影响是间接的,由于植物油具有同质性,虽然我国油菜籽对国外菜籽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人世后大量大豆和植物油的进口将对中国油菜产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我国油脂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入世后大量植物油进口将对国内油脂加工业产生严重冲击,进而可能间接影响到油菜生产;转基因技术对中国油菜产业发展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望成为我国政府调控大豆和油菜进口的微调旋纽,将为我国油菜产业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赢得时间。入世后我国油菜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发展我国油菜生产以减少对国外油菜及制品的进口。 要提高中国油菜的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中国油菜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和加强油菜的综合利用。一是要加强品种创新,除降低油菜品种的硫苷和芥酸含量外,重在提高油菜的单产和含油量;二是要加强基地建设、实行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种植,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有优质油菜品种却生产不出优质商品菜籽的局面;三是要加强油菜的综合利用,提高油菜的综合效益:四要重点研究和推广油菜的省工栽培技术,降低油菜的生产成本;五要加强油菜质量监控,实行“双低”种子、产品市场准入制,健全“双低”油菜质量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