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深深的根植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其核心。围绕“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核心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发展生产力和先富共富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三个有利于”标准等理论思想,明确了实现人民物质利益的根本标志:消灭贫困、达到共同富裕;指明了实现人民物质利益的根本途径;辩证地阐明了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及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丰富了利益兼顾思想的内容,扩大了利益兼顾的适用范围,为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物质利益思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既有同其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理论的创新性,鲜明的时代性,原则的坚定性及策略的层次性,等等。以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为指导,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的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的民生观,给邓小平物质利益思想注入了时代的生机和活力。邓小平物质利益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升华,更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公平正义,协调利益格局的重要理论指南。
其他文献
分析论述了小口径火炮弹药在现代战争近程防空反导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重从担任攻击的各种飞机和巡航导弹的特性、防守一方保护目标的性质、地形、地物和气象以及
近几年,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明确地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归入国家体系建设中去,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将会变得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是其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物质存在方式的生态表达。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充分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
20世纪60年代,一群青年作家崛起于马华文坛。无论是由于时代的召唤还是基于文艺出版的支持,文艺青年的成长和写作客观上具有了一种相对的发展可能。特定的政治转换语境下,青
北朝后期至隋,奚有五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联盟首领通过世选产生。唐代,奚诸部受饶乐都督府管辖,其首领的继承形式主要是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唐朝在饶乐都督的任选上起到重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全面分析我国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加快群众文化建设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分析了群众文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政府、机关、各大企业办公带来了全新、快速、方便网络化办公方式。同时也给电子文件与传统的纸质文件办公如何分类归档管
本文分析了我军航空四站保障装备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借鉴了外军航空兵地面保障装备发展的经验,对我军四站装备的发展趋势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仪器正成为测试领域的发展方向。由美国NI公司开发的LabVIEW系统在虚拟仪器的开发中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大部分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