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电极对的电化学可控构筑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基于分子自组装的自下而上构建电子器件的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最有可能取代传统半导体电子器件的技术之一。在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就是将处于微观世界的各种有机功能分子连接到宏观的外电路中并对其电性能进行测量和控制,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通常是将有机分子连接到纳米级或更小间距的金属(通常是金)电极对两端,因此制备这种电极对成为测量分子电性能、构建分子电子器件的基本要素。针对目前制备纳米级间距电极对成本高昂、设备复杂以及工艺繁琐的缺陷,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可控腐蚀制备纳米级金电极对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自行研制了一套反馈控制电路,可根据电路中参考电位的微小变化灵敏地控制金丝被腐蚀的程度以及断开电化学控制的时机。通过调整控制电路参数以及腐蚀条件得到了一系列表面光滑、间距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金电极对,利用钨丝较好的刚性制备了间距较大至微米尺度的钨电极对。该方法简便且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技术,为进一步推广分子电子器件的模型研究有提供实验基础。2)通过溶剂挥发的方法成功地在金电极对间构筑了导电聚合物聚吡咯、聚3-己基噻吩(P3HT)以及聚苯乙烯磺酸聚3, 4-乙撑二氧噻吩(PEDOT:PSS)的纳米纤维,并通过电学和拉曼光谱学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电极对可被聚合物纳米纤维连接并表现出一定的导电性以及拉曼光谱频率对外加电场的依赖性。3)以对巯基苯(1, 4-BDT)为标记分子得到了不同间距金电极对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信号,实验证明只有电极对间距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表现出明显的拉曼增强效应,这主要由于电极对间巨大的电磁场增强所致。初步研究了标记分子SERS信号强度与激发光偏振方向/电极对轴向之间夹角的关系。
其他文献
以烟草品种南江三号为材料,研究烟草对Cd的吸收、积累以及Cd在植物亚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烟草叶部对镉的吸收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镉在烟草叶片亚细胞组分
<正>雷克萨斯LS460采用AA80E 8速自动变速器,这也是全球首款8速自动变速器,它使用了—个双级行星齿轮组和—个拉维娜(Ravigneaux)行星齿轮组,许多部件均经过小型化、轻量化设
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是实现耕地生产力、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松嫩平原黑土区明水县树人乡为研究区,在耕地景观地块几何中心设置采样点,选取代表耕地生态质量的
近年来,运用分子组装原理构筑新颖的超分子化合物、配位聚合物等新型高度有序的分子聚集体是当今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课题之一。这不仅在于对此类课题的
本文以分析民营企业财务现状引发的内部控制与风险规避的思考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民营企业财务现状分析、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涵、构建现代化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规避
本试验在课题组已有基础上,进行了适合提取菊粉的菊苣高产品种的筛选,以及该品种在刈割和不刈割两种方式下,根的最佳收获时间的比较研究;存放条件和时间对菊苣根菊粉含量的影
<正> 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又是经济较富庶的沿海地区,日军对此觊觎已久。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1939年,波字第8604部队(对外称:华南防
通过水热法分别制备Co掺杂及Ti掺杂的Mn-Ce/石墨烯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Raman)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及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表征手段
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制度,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促进人才的"柔性"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高效配置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背景下,传统集中式创新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分布式创新成为我国大型跨国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以此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关于分布式创新的实践和理论出现的都相对较晚,分布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路径与机理还不够明晰。本文基于分布式创新的三个主体要素,围绕“案例企业如何开展分布式创新,以及分布式创新如何影响企业绩效”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探索出“分布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