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有机分子的光谱和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di_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引起了能源危机的和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激励着人们去寻找新的能源。太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要依靠太阳来生存,太阳能几乎是地球上一切能源的总源头,而且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为解决这两大问题提供了可能。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利用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太阳能电池可简单分为无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的无机材料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料来源广泛,易于加工,质轻廉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核心就是其中的光诱导电荷转移过程。当光照射在有机太阳能的给体分子上,给体分子被激发,处于激发态的给体分子将电子注入到受体分子,产生电流。从微观上来研究这一过程,对进一步认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优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设计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本论文就以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为例,从理论上研究了有机分子的结构,光谱和其中的电荷转移过程。具体而言,本论文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简单介绍光谱和光诱导电荷转移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后半部分分别以3-己基噻吩聚合物(P3HT)和新合成的两种双加成碳70富勒烯衍生物分子bisPC71BM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例子,以香豆素C343和D1421分子吸附在二氧化钛表面上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例子,研究了有机分子的光谱性质及其中的电荷转移过程。得到的结论如下:  1、对作为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的bisPC71BM的两种异构体来说,尽管它们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几乎一样,但是由于它们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电子耦合强度和重组能不同,进而引起迁移率不同。随着聚合链的增长,给体分子P3HT对光的吸收强度增大,而且电子吸收光谱出现红移,链的增长有利于对太阳光的吸收。在P3HT-bisPC71BM体系中,通过计算电子转移过程中的参数重组能、电子耦合强度、驱动力,根据Marcus公式估算了电子转移的速率。如果将烷基链己基用甲基代替,吸收光谱发生红移,最大吸收峰的强度略有增加,单从对光吸收的角度考虑,甲基比己基好。电子耦合强度的计算表明,甲基代替己基,会使聚合物与富勒烯衍生物间的耦合强度减小,从而降低电荷转移速率。  2、通过对香豆素C343分子12种异构体的研究发现,由久洛利定(julolidine)环异构体引起的性质差异较小,由羧基异构体引起的性质差异较大。不含分子内氢键的异构体的电离能低于有分子内氢键的异构体,表明前者更有利于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导带中;与真空中计算值相比,在甲醇溶液中的电离能降低了大约1.6-1.8eV,这将有利于电子注入。对计算模拟得到的纯电子吸收光谱而言,与真空中相比,中性分子和去质子化阴离子在甲醇溶液中的光谱分别出现了红移和蓝移,而且吸收强度都明显增大。  3、我们对香豆素C343和D1421分子吸附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吸附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齿螯合(羧基中两羰基氧原子与二氧化钛表面的一个钛原子配位,或者香豆素环上羰基氧原子和羧基中的一个氧原子与二氧化钛表而的一个钛原子配位)结构和单齿羧酸酯结构能量较低,相对稳定。通过对C343-TiO2体系中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这三种异构体中电子注入速率都在1012s-1数量级,与实验值一致。D1421-TiO2体系中尽管二乙胺基在激发态可以发生扭转,形成扭转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态,耦合强度增大,但由于驱动力变小,重组能变大(重组能大于驱动力),电子注入速率略低。
其他文献
Ullmann偶联反应是构建C-C、C-N、C-S、C-O等键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铜催化C-N偶联反应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配体的应用、水相中反应、无溶剂反应等,但关于催化
7月25日,周六,学院国际大厦17层,一帮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聚集在安家传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文斌周围。刘总就房地产行业与媒体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前瞻性预测,并通过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的调整,发布了安家传媒的未来发展战略。  刘文斌董事长认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房地产行业将会继续存在并发展,但正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与垄断,未来属于大企业,群雄并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在多元传播时代,任何单一的传播介质都无法
近年来,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移动手机、数码相机和其它电子产品,并且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领域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其较低的理论容量和较大的锂枝晶,石墨作为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大型高容量、高功率锂离子电池需求和期待。为了开发新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各种负极材料包括新型碳材料(碳管、碳纤维和石墨烯),金属氧化物(Co Ox和Mn Ox)和金属硫化物(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由于其在全色显示和固体发光方面的应用,近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设计合成两个系列的菲并咪唑衍生物并进行了基本表征(质谱、氢谱),系统
人生真实的故事往往是人类交流的筹码,也是能直射人性光芒的试金石。  一个去欧洲的旅游团,30多人来自五湖四海,领队小冬开场白:“我会四国语言文字,保证你们每天玩得开心。”他的法宝是讲故事。自己的、别人的、旅游景点的。  团里唯有一名大学女老师琳娜有点不听话。每次集合点名,她总是姗姗来迟,潇洒到有两次团队把她甩了,她不害怕。下一个景点她又冒出来了。  她爱摄影,能与人英语交流。我和她坐在大巴的最后两
期刊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轻巧便携、可弯折、易于加工等特点而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通常,PSCs以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为电极制备而成,但ITO电极生产成本昂贵、机械性能差以及和界面层材料之间存在接触缺陷,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SCs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PSCs的电极和界面层为出发点,深入研究电极和界面层之间存在的科学问题,设计和制备出高效稳定廉价的无铟PSCs。本论文主要从如下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