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综合征型X连锁显性遗传耳聋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及鉴定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shh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聋是困扰人类的最常见的感觉性疾病,每一千个新生儿就有一个存在先天性听力障碍,遗传原因在耳聋致病因素中达到60%,绝大部分病例为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耳聋是否伴有其它系统疾病,将遗传性耳聋分为综合征型耳聋(约占30%)和非综合征型耳聋(约占70%)。在非综合征型耳聋中,按照耳聋的遗传方式,可以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75-85%),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2-13%),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共占约2-3%)。X连锁遗传还可以细分为X连锁显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我们依托已经建立起来的遗传性耳聋家系收集系统,根据两个非综合征型X连锁遗传性耳聋家系资料分两部分开展了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和鉴定研究。第一部分GZ-Z001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和鉴定研究GZ-Z001家系采集自我国贵州省,共涉及五代106人(含己故和配偶),男性患者分布于第二代和第四代,女性患者分布于第二代和第三代。根据家系中患者分布和临床听力学检查结果,判定为非综合征型X连锁显性遗传耳聋家系。男性患者表现为10岁前发病并呈进行性加重的神经性耳聋,成年后呈现双侧对称重度至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女性患者表现为40岁后发病,呈现双侧对称或双侧不对称的轻度至极重度度神经性耳聋。采用ABI公司提供X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依据连锁分析原理,进行X染色体基因组扫描,发现在微卫星标记DXS1106处最大LOD=2.45(theta=0),初步定位。随后在DXS1106上下游选取遗传距离更紧密的微卫星标记,并补充部分家系成员血样行精细定位,最终在DXS8096处得到最大LOD=4.25(theta=0.0),根据连锁分析结果和观察到的重组事件,构建致病单倍体,确定致病基因位于DXS8020和DXS1059之间5.41cM区域。选取两名家系患者,首先筛查非综合征型X连锁遗传性耳聋基因座DFN3致病基因POU3F4和MOHR-TRANEBJAERG综合征致病基因TIMM8A,没有发现致病突变。根据定位区域内基因信息,结合耳蜗内表达ESTs信息库,先后选定12个候选基因行突变筛查,在PRPS1基因第二外显子区域内发现一处单碱基突变(193G>A),并导致编码氨基酸改变(65asp>asn)。随后对采集到的家系中全体成员行此突变筛查,发现6名男性患者在此位点表现出同样突变,所有确定女性患者和携带者表现为193G/A杂合突变,家系中确定正常人无突变,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共分离,选取80名家系外散发听力正常人行此突变位点直接测序,皆未发现突变。因即往文献中关于PRPS1基因的突变所导致的临床改变皆为综合征型表现,为确定家系患者临床表型,再赴当地对家系成员行进一步检查,未发现文献中曾报道的临床表现或除耳聋外的共同临床症状,最终确定此突变导致临床表型为非综合征型耳聋。第二部分JX-L005家系致病基因定位研究JX-L005家系采集自我国江西省,家系成员共4代31人(含已故和配偶),男性患者5名,分布于第三代,第二代女性患者一名。男性患者表现为先天性双侧对称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女性患者表现为双侧对称中度神经性耳聋。经分析将遗传方式定为X连锁显性遗传。通过X染色体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在微卫星标记DXS1227处得到最大LOD=2.04(tbeta=0)。选取此标记上下游精细微卫星标记行精细定位,未发现>2的LOD值,根据观察到的重组事件,暂时将致病基因定位于DXS1205至DXS8106之间4.08cM区域。对家系患者行POU3F4基因和TIMM8A基因测序,未查见突变。结论本研究第一部分对非综合征型X连锁显性遗传耳聋GZ-Z001家系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并在定位区域内选取候选基因测序筛查,鉴定出PRPS1基因第2外显子193G>A(asp65asn)突变,并确定此突变和GZ-Z001家系耳聋相关。第二部分对非综合征型X连锁显性遗传耳聋JX-L005家系致病基因进行定位,确定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4.08cM区域。
其他文献
复发性髌骨脱位可由外伤或伤后治疗不当等原因引起,但多数与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异常、髌韧带异常、股四头肌异常及股骨滑车、股骨外髁和髌骨发育不良等有关,依据病史、体格检查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诊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为两组各4
第一部分多指标腹腔血与静脉血的比值联合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和血清肌酸激酶(CK)的腹腔血与静脉血比值(Rp/v-hCG、Rp/v-P、Rp/v-CK)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护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中医护理学科也在不断发展,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对于中医护理学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110例牙体牙髓病患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牙体牙髓病患的临床特征,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结果:研究表明,牙体牙髓病患的临床特征主要有牙体组织缺损、根尖周病、牙痛、牙齿感觉过敏等;对所有患者采用多次根管或一次性根管治疗后,通过2年随访调查显示,有3例患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腹腔内无明确感染灶或脏器破裂,也无直接污染途径,病原菌经血液、淋巴途径或经肠壁、女性生殖器或因侵入性操作而进入腹腔发生的急性、亚急性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