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及其修饰物的基因纳米粒子的表征及对L02细胞的影响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0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聚糖是由甲壳素脱乙酰基转化而来的一种阳离子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与带负电荷的DNA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纳米级颗粒,可使DNA免受核酸酶的降解,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基因载体材料,日益引起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壳聚糖作为基因载体的主要缺陷是转基因效率比较低,所以研究者们试图通过修饰以增加壳聚糖的转基因效率。我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显示,采用精氨酸和十六烷基修饰壳聚糖,可以明显改善其转基因效率。但修饰后的壳聚糖和DNA形成的纳米粒子对细胞的影响如何,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用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Chitosan-DNA nanoparticles,CNP)、精氨酸化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Arginine modified chitosan-DNA nanoparticles,ANP)和十六烷基化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Hexadecylene modified chitosan-DNA nanoparticles,HNP),并就其对L02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制备祛除内毒素的质粒DNA,壳聚糖及其上述两种修饰物与DNA按照N/P比4:1的比例采用复凝乳方法制备纳米粒子;采用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进行表征。结果:CNP、ANP和HNP的zeta电位分别为12.1-14.63 mV,粒径约为148.07-179.47nm。2.将上述三种材料与DNA形成的纳米粒子分别以5,10,30,50μg/ml的浓度(以DNA的含量为标准,后同)与L02细胞共孵育24h,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性评价,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荧光分析技术检测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含量,运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的释放。结果显示,壳聚糖及其修饰物作为基因运载体系在低浓度下(低于30μg/ml)对L02细胞并未表现出明显毒性反应和引起细胞凋亡,在高浓度下(高于50μg/ml)则显示出一定的毒性作用。经修饰的壳聚糖并未增加壳聚糖的细胞毒性,说明这些修饰可能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返回抑制是在注意提示(attentional cueing)效应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被试检测提示位置靶子的反应时要比检测非提示位置靶子的反应时短,这种现象被称为注意易化效应。进一步的
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肺音听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肺音听诊是临床医学上对肺部疾病进行诊断的常用手段,利用电子设备对肺音进行采集和分析是目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基于乙烯基二氨三嗪单体(VDT)和质粒DNA(pDNA)的腺嘌呤-胸腺嘧啶碱基对间氢键的相互作用,我们实验室前期成功构建了PVDT基新型氢键型非病毒转基因载体。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