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和掌握我国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在不同赛次与不同运动员搭档时的技战术情况和优劣势,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选手张楠、傅海峰在2013-2016赛季与不同运动员组合张楠/李根、张楠/徐晨、张楠/鲁恺、傅海峰/洪炜、傅海峰/徐晨、傅海峰/蔡赟、张楠/傅海峰的18场比赛为研究对象,对张楠、傅海峰与不同运动员搭档的技战术运用、击球落点、得失分状况和击球回合数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其之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依据。经过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发球阶段,张楠、傅海峰与不同运动员搭档时,发球形式较为固定,发球技术路线灵活,落点区域较为集中,以反手发网前小球1号区和5号区居多,占所有发球区域的86.1%和9.0%。傅海峰发球多以进攻性为主,张楠则以防守性为主,两人发球成功率高,且得分率普遍高于失分率。2、接发球环节,不同组合中傅海峰、张楠,接发球落点均表现为:前场>中场>后场,为保证前场优势,傅海峰以快抢快攻获取网前主动较多,张楠则采用搓放和推勾技术调动对方居多,两人均以攻击前场中路、近网小球、中线中路及边线区的技战术为主。得失分中,两人技术失分率普遍高于得分率,且直接得分较少,多数是以后期压迫性进攻和对手失误性得分居多。3、前中后场击球阶段,不同组合中张楠、傅海峰两人击球落点频率为前场>中场>后场,技战术运用中,傅海峰主要以快速下压进攻扑杀和推挑落点打击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和压制对手,但进攻性失误较多;张楠则通过使用防守性助攻技术推、扑、搓、挡和过渡性技术挑球,来获取进攻和防守反攻机会,但防守失误较多,主动得分较少。4、最后一拍技术阶段,在不同组合中,张楠、傅海峰主要以前场搓勾、中场推扑和后场杀吊为主要得分手段,击球落点区域张楠主要位于1、2、4、5号区,傅海峰则为2、4、5、6号区,两人击球落点较为集中,以中线中路为主,边线区为辅。张楠技术失分率普遍高于得分率,且被动失分和防守失分较多,傅海峰防守和受迫时的防守反击能力较强,但主动失分较多。5、运动员傅海峰、张楠在不同组合中,击球方式多以快攻为主,通过快速抢抓和推扑占据得分优势,且整体回合数频次较为集中,多以1、2、3、4、5回合为主,但受不同搭档技术组合配对和不同对手技战术的影响,击球回合数频次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