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内不均衡发展

来源 :天津商学院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mup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考察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现象后发现,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一样,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突显出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伴随经济集聚的同时,该地区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加大。在梳理了有关集聚的文献后发现,以往有关集聚经济的研究注重集聚经济的效果,特别是经济在空间上集聚所引起的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多数文献都忽视了集聚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造成的区域内严重的经济发展差异,而严重的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又会阻碍区域的整体发展。国内相关的经验研究侧重于地区水平或省级水平,但注意到在同一地区或省份内城市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经济差异,也有经济的集聚,所以本文搜集分析了环渤海市级水平的数据,考察城市水平上的经济集聚与差异。文章遵循了经济学经验研究的一般框架,阐述基本理论为经验事实提供依据,用经验事实验证经济理论,本文利用EViews计量经济学软件以环渤海44城市从2000到2003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一系列简单计量模型得出结论,环渤海地区城市间经济差异与产业集聚有一定关联,依据这一关系并结合该地区现实提出简单的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
其他文献
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政府追逐的目标,我国也实现了连续30多年GDP的快速增加,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高速增长背后的诸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泡沫、股市低迷、贫富
“公司+中介+农户”模式是为解决我国合同农业中农户由于生产规模小、分散化,农产机会主义行为难以有效控制而产生的一种合同农业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如何对中介进行有效治理以
电力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电力本身的物理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够被有效的存储。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一种资产,它的价格将存在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已经融入现代企业体系,在促进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海洋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一种既古老又新兴的资源,而港口则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历史的见证。港口的发展同时也构成了人口聚集与贸易集中的契机一一即城市的出现。港口城市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