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中华商会研究(1904—1954)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学校、报纸、社团被称为“三宝”,其中,社团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华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海外华社的发展变迁中扮演着独特角色,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代表性社团,其发展史也折射出当地华社的发展史。本文即选择1904-1954年间菲律宾华侨华人社会的代表性团体——马尼拉中华商会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商会特刊、华文报刊以及国内外其他相关文献的解读,梳理出了马尼拉中华商会1904至1954年间的发展史,希望以此深化对这一时期菲华社会的发展变迁的认知。  马尼拉中华商会成立于1904年,初名小吕宋中华商务局,是菲律宾华侨华人社会最早的综合性社团,成立之际便被定位为菲华社会的代表性机构和领导团体,之后在协调华社内部事务、沟通华社与菲律宾主流社会、沟通华社与祖籍国中国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菲律宾政府开始推行政治上反共反华和经济上民族主义(菲化)的政策,受此影响,菲华发展陷入低谷。为了摆脱困境,尤其为了抗争经济上排华的菲化法案,马尼拉中华商会带领华社进行了艰苦抗争,然而却因菲化为既定国策而抗争无果,由此也引发了华社中一部分人对其能力及地位产生质疑,并最终导致在1954年其作为菲华社会的代表性机构和领导团体的地位被一个新组建的社团——菲华商联总会(商总)所取代,马尼拉中华商会的黄金时代告一段落。本文即对马尼拉中华商会1904-1954年之间的发展史进行了梳理,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展开:  一、马尼拉中华商会的初创期(1904-1927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菲华社会已基本定型,然而,同时期菲律宾主流社会萌发的民族主义思潮也使华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经济上的排华运动初见端倪。这一时期为抗争西文簿记案和排华风潮,马尼拉中华商会进行了诸多努力并得到华社认可,作为华社领导团体的地位得到巩固。二、马尼拉中华商会的成长期(1927-1941年):20世纪20年代菲华社会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较有实力的商人。这一时期马尼拉中华商会除了领导华社抗争新的西文簿记案之外,还积极投入到侨乡建设,开展了闽侨救乡运动,其声誉得到进一步提升。三、马尼拉中华商会的调整期(1941-1945年):1941年12月8日日军入侵珍珠港的同时也发动了对菲律宾的攻击,次年5月菲律宾陷落,开始了三年多的日据时期,华侨受到压制。受此影响,马尼拉中华商会的部分职能转移,被日本人支持的华侨协会所取代,在此艰难环境下,商会领导人仍积极参与祖籍国及本地抗日活动,维护并提升了商会的声誉。四、马尼拉中华商会的转折期(1945-195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菲律宾实现独立,独立之后的菲律宾政治上追随美国,推行反共反华的政策,经济上开始民族化,实施排华的“菲化”政策,华社发展遭遇困境,马尼拉中华商会作为领导团体再次主持抗争,但最终抗争仍以失败告终,导致最终其领导地位被新组建的菲华商联总会取代。这一时期是菲华社会发展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不仅面临来自主流社会的强大的外部压力,而且华社内部也因对马尼拉中华商会的质疑而陷入争议和分歧,华社领导权的转移也反映了华社内部群体构成、政治取向及利益选择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介绍该矿通过对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布局合理调整 ,建成高效安全机电一体化矿井的成功经验 Introduce the mine through the mine’s main production syste
唐代宗室是一特殊群体,在政治、经济方面都享有特权,较之庶姓,宗室阶层在仕宦参政方面尤其别具特点。研究唐代宗室参政,对于多层次、全方位了解唐代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学术界
针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经验和作者本科阶段完成毕业设计的感受,分析了高职学生与本科生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上的区别,根据毕业设计中遇到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分析了宋代海外贸易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在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古代中国,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是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香药是各种进口品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香药贸易进口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具体的篮球训练实践中,篮球运动员的兴趣爱好是一种促进篮球训练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的训练活动中,需要以兴趣引导法来不断提升篮球运动队员的战略战术水平,并且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