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合浦作为秦汉时期岭南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留下了丰富的汉代文化遗产。合浦汉墓群出土青铜器由于埋藏环境和出土后保存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保存状态极差,大部分通体矿化,破碎变形严重,一触即碎,并存在进一步加剧恶化的风险,亟待修复保护。然而,传统的修复保护技术对于脆弱青铜器的修复保护大多不适用,学界对于脆弱青铜器修复保护的研究也较少。鉴于上述问题,以广西合浦汉墓群出土的脆弱青铜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系统阐述了器物的修复保护流程。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青铜鐎壶(器物编号87合文附M22:17整15)、青铜壶(器物编号87合文M15:24整22)、青铜壶(器物编号87合文M9:3整3)、无参考依据的残缺青铜器的修复以及一些特殊保存状态器物的保护等多种病害类型器物的修复保护,并将文物修复保护理念与原则很好的贯彻于实践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结论主要有:(1)合浦汉墓出土青铜器大部分脆弱矿化的原因可能与该批器物所处埋藏环境靠近海边,加之合浦地区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基本为酸性等综合因素导致。(2)在传统修复技术对这类脆弱青铜器大多不适用的情况下,借鉴使用了齿科模型蜡片作为翻模材料、精雕油泥作为塑型及翻模材料、刮板轮盘造型、无酸美术纸胶带和标签纸作为补配修复时的支撑材料,取得了很好的修复效果。(3)发现了利用酒精溶液作为对环氧树脂材料这类补配材料的进行平整的新方法。(4)通过对无参考依据的残缺青铜器的修复和一些特殊保存状态器物的保护等作为对现行文物修复保护理念和原则理解的实践探索,为学界提供案例参考。(5)为出土脆弱青铜器的修复保护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