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在肾脏囊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肾脏囊性病变进行Bosniak分级,通过分级结果评估病灶的良恶性,探讨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在肾脏囊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osniak[1]分级系统是评估肾脏囊性病变良恶性程度的影像学标准,源于强化CT的影像学表现,通过观察病灶分隔数目、囊壁或分隔厚度、囊内是否有钙化和实性结节,以及注入超声造影剂后病灶的囊壁、分隔或实性结节是否有强化,对病变的良恶性程度做出分级。本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肾脏囊性占位的60例患者,采用双盲法通过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对病变的良恶性程度做出Bosniak分级,把60例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结果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了解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在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过程中是否具有临床价值。此外,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检查,通过CEUS与CECT两种检查的Bosniak分级做比较,进行χ2检验,了解两种检查分级结果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60例患者CEUS和CECT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为Bosniak I-Ⅳ级的病例数分别为3、4、7、9、37例与1、5、7、26、21例。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后,其中恶性病灶33例,良性病灶27例。在27个良性病灶中,CEUS和CECT诊断为Bosniak I-Ⅳ级的病灶数分别为3、4、6、6、8例与1、5、7、11、3例。在33例恶性病灶中,CEUS和CECT BosniakⅡF-Ⅳ级的病灶数分别为1、3、29例和0、15、18例。将CEUS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约0.621,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部60例患者对CEUS和CECT两种配对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P=0.274>0.05,两者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良性病灶的27例患者两种配对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经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P=0.766>0.05,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同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恶性病灶的33例患者两种配对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经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P=0.044<0.05,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与病理结果对照,CEUS与CECT诊断肾脏囊性占位良、恶性的准确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67%、66.67%、90.00%、77.50%与73.33%、74.07%、68.97%、77.42%,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性分别为93.94%、72.73%,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囊性病变的Bosniak分级标准虽然是根据强化CT的影像学特征提出的,但是同样适用于超声造影,且超声造影剂是一种纯血池造影剂,只存在于血管内,不会渗透到血管外间隙,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内的微小血管,尤其对乏血供的病灶内部结构显示更加清楚。而且超声造影对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灵敏性及准确率要远高于增强CT,且漏诊率较低,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及工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和生活用水大幅增加,相应地促进了我国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其先进的滤池及新型的配水材料便应运而生.双层陶瓷滤水材料的水力条件及结
GSM-R作为目前正在使用的铁路移动通信网络,能够在客货运轨道沿线的隧道、车站、山区、市区、平原和丘陵等各种地形地貌和铁路区域提供列控系统所需的承载业务,同时可满足高速列车上乘客的无线通信需求。然而,随着铁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CTCS-3级列控系统对GSM-R网络提出了更高的业务需求、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和网络设计要求。在高速铁路移动通信中,接收端可能会受
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各种肺部疾病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使肺部疾病的准确、高效诊断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早期的肺功能检查通常采用以机械和化学方法为主的肺功能仪,操作相对繁琐复杂、耗时费力。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d-aided Diagnosis,CAD)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定量指标,还能进行三维视觉评估,有效减轻了医生海量医学影像的阅片负
本文首次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图象分析仪对陶瓷原料超细粉颗粒进行了粒度分析,指出了选取合适的分散剂对超细粉颗粒进行有效分散是粒度分析的关键.实验结果证明,用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