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副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副流感病毒(PIV)是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一种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其致病的广泛性和危害性显示了对其研究的迫切需求。本次研究,我们将建立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副流感病毒的方法,为研制诊断试剂奠定基础;通过对2007年全年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HPIV的感染状况,为疾控防疫提供理论参考;本次研究还将完成副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探讨广州地区副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型。   方法:   以副流感病毒的HN基因序列为参考,综合分析GenBank上的HN基因序列,使用引物和探针设计软件PrimerExpress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分别检测副流感病毒1~3型,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检测;收集2007年1月~12月广州市儿童医院门诊或住院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4238份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检测;参照副流感病毒(HPU51116)全基因组序列,自行设计了11对引物,覆盖病毒基因组的全长,以病毒cDNA为模板,分段扩增病毒基因组全长。   结果:   我们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无交叉反应;2007年的4238例标本中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PIV阳性396例,占本组检测标本的9.34%(396/4238),HPIV1阳性的145例,占本组检测标本的3.42%(145/4238),HPIV3阳性的238例,占本组检测标本的5.62%(238/4238),HPIV2散发存在;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还检测到两例HPIV1和HPIV3的混合感染;副流感病毒ZYMgz01株全基因组核酸序列为15462bp,提交到GenBank的序列号为EU326526,整个基因组编码6种结构蛋白,具有3型副流感病毒的特征结构。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副流感病毒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特异、敏感的特点,适用于临床诊断;2007年广州地区儿童HPIV的感染率为9.34%,有两个流行高峰,HPIV的总阳性检出率都达到了18.75%;HPIV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除了单一型感染外,还存在混合型感染;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副流感病毒ZHYMgz01全基因组为15462bp,与3型副流感病毒的同源性最高,确定ZHYMgz01是3型副流感病毒。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超科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牡蛎超科巨蛎属(Crassostrea)的长牡蛎(C.gigas)、葡萄牙牡
本论文主要从细菌厌氧呼吸链电子传递组分的角度,结合微生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脱色希瓦氏菌S12(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S12)偶氮呼吸与Fe(Ⅲ)呼吸
县(市)级由于信息网络横向上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纵向上受地域局限等原因,日常信息上报难度相对较大。许多同志常常觉得无米下锅、无所适从。对县(市)如何做好日常信息上报,
从第一次有意义的旅行开始,不断踏上不同的土地,回头看看,已然走过10年。但我刚开始迈步时却已到而立之年,早年那些有力气的年头全都奉献给了辛劳的工作。没有一帆风顺,磕磕
南极陆架区以其重要的水团转换过程和独特的热量及淡水交换方式受到海洋学家的广泛关注。普里兹湾作为南极大陆的第三大海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南极考察的重点调查海区。近年来
近年来,我们在紧紧围绕党委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开展督促检查中,积极探索做好督查专报的规律,有效地推动了,各级党委决策的实施和落实。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使督查专报扎实
构造因素是决定断陷盆地形成、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断裂构造又是构造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断裂构造的活动演化直接控制着断陷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沉积、充填样式。因此对含
近年来,我县把培选拔妇女干部工作当做干部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努力转变陈旧观念,更新选人用人的一贯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妇女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县、
去年下半年,我们分别对成渝两地的13所中专学校的部分在校生、毕业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600名,收回问卷427份)、追踪调查、典型调查和对比调查。调
针对目前我国煤矿高压电网普遍采用6kV或10kV电缆直接供电状况,在阐述了矿井高压电网3种不同的接地方式的漏电机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电网中不同接地方式在发生漏电故障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