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不仅是解决我国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其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产生偏差、课程边缘化以致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希望通过把个性化教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起来,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为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1)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个性化教学研究现状、界定个性化教学概念内涵,总结初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不仅是解决我国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其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产生偏差、课程边缘化以致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希望通过把个性化教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起来,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为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1)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个性化教学研究现状、界定个性化教学概念内涵,总结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个性化教学的教育价值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的必要性。(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设计,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设计基本框架,用以指导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个性化教学。(3)初中信息技术课个性化教学设计实践,以大学城某中学初二·8班为实验对象,采取课堂实验的方法,把第三章个性化教学设计运用于实践中,以期检验个性化教学设计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4)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实践效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整体把握个性化教学实践效果,通过个案研究,从细节上把握个性化教学实践效果。通过实践与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差异,进行的个性化资源生成及推送、个性化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作业及辅导和个性化学习评价等一系列个性化教学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反思、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交流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处处都能看到仿生学的影子,通过对动植物的外形仿生提炼出丰富的纹样,对自然界现象的仿生,发展出各式各样的技术;在目前的各类学科交互发展观察手段不断强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的仿生设计也有了大力的发展。本论文试图从微观视角即显微图像下的世界探索生态仿生漆首饰设计的新领域,尝试拓展漆首饰设计的新思维与新方法,通过观察微观世界丰富的可视化元素,可以了解显微图像基本的特性和形态的多样性
体态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跨文化日常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交际中典型体态语的具体含义、提高其汉语交际的能力,笔者通过调查,结合相关数据,对重庆地区高校东南亚留学生在汉语交际中体态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重庆地区高校的东南亚留学生,包括泰国、越南、老挝、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5个国家共148人,其中留学生汉语水平为3-5级,系统学习汉语的
本次翻译实践的选材是两篇研究《评论员》杂志的文学史文献,是跟随导师做此课题研究时的重要研究材料。《评论员》杂志发行于1921年——1925年,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开端时期的一本重要刊物,但国内与此相关的研究文献有限,而这两篇文献学术权威性高、研究完整透彻,因此本次翻译实践的目的是将这两篇文本价值很高的文献译成中文,以了解身处于美国文化的作者对于《评论员》杂志、对于南方文艺复兴和南方社会文化传统的思考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使得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体现着社会对于低层次的记账、出纳人员的需求在进一步的缩减。会计人才的培养势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够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提上了新高度,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布局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不同类型,它们地位相等,在教育兴国战略中处于同样重要的地
艺术歌曲最早产生于18世纪初期的欧洲,诞生于新古典主义文化运动之中,并于上世纪初期传入我国。《爱人送我向日葵》便是创作于建国时期的极具时代性的艺术歌曲,这部作品见证了艺术歌曲在中华大地的传播与发展,“西式曲中华魂”的特征对于我国后期的音乐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本文通过对《爱人送我向日葵》创作背景的了解,对该作品不同小节的谱例进行分析,并在演唱中还原当时年代的作品特点,让演唱者掌握演唱时的气息、力度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院校每年需要向小微企业输送大量具有扎实的基本技术能力的基础应用人才。除此之外,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中职院校也需要向高职院校输送大量理论扎实的学生。综合而言,如何平衡并提升学生的理论以及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重点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成熟的教育方法,已经在多个国家进行了开展和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在我国而言,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
进入新世纪之后,大数据、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讲,信息技术的进步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时代高素质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在整合远程教学与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上,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切入点,进行了基于远程教学的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问卷、自评量表的编制,并检验自评量表的信效度,通过网络问
中学阶段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生涯适应力是个人获得生涯发展的核心和职业成功最重要因素。生涯适应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面临生涯转换和生涯问题时,会表现出比较好的生涯决策、计划、探索和自信,生涯适应力水平低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和学业投入都会减少,因此,生涯适应力作为生涯教育研究热点领域,对生涯发展有重要影响,有针对性提升中学生生涯适应力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促进个体认识自我,尽早进
本文以“刚好”“恰好”“正好”“刚巧”“恰巧”“正巧”等6个副词为例,探讨汉语“巧合”类语气副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旨在减少留学生在这类副词上的学习障碍,提高汉语学习水平。立足于来自北大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偏误材料以及有关“巧合”类语气副词的本体研究成果,文章既分析了偏误类型,也着重探讨了由于本体知识欠缺造成的偏误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