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霉素高产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d19890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可霉素是由圈卷产色链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核苷肽类抗真菌抗生素,是几丁质合成酶的天然底物UDP-N-乙酰葡萄糖胺的结构类似物,因而能竞争性地抑制该酶的活性。由于几丁质是真菌、昆虫和酵母细胞壁的重要结构组分,因此尼可霉素表现出很强的抗真菌、杀昆虫和杀螨虫的活性。尼可霉素具独特的抑菌机制,并且对哺乳动物、蜜蜂和植物无毒,在自然界中易降解,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抗真菌抗生素。开展这种抗生素的研究,将为其产量提高,组分优化及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抗生素的产量与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拷贝数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性。为了提高尼可霉素的产量,本论文工作通过Red/ET技术在整合型载体pSET152上构建了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全基因簇,并将其通过接合转移导入圈卷产色链霉菌基因组中,获得了含有两个拷贝的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高产工程菌株-Dnik,该菌株遗传稳定,尼可霉素产量增加约4倍。qRT-PCR.分析表明,在Dnik中尼可霉素途径特异性调控基因sanG和结构基因sanF的转录水平皆高于野生型,暗示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高效表达是导致尼可霉素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尼可霉素X和Z是圈卷产色链霉菌所产生的尼可霉素的主要组分,二者是同分异构体,很难进行分离和纯化。尼可霉素Z组分能有效地杀灭多种人体病原真菌,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医用抗生素,目前所知在美国的相关实验室已经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本论文工作通过分析尼可霉素生物合成途径,找到了控制尼可霉素X组分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sanP。该基因阻断得到了只产尼可霉素Z组分的菌株-sanPDM。随后研究了不同前体对尼可霉素Z组分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添加2%尿嘧啶的条件下,获得了高产和仅产尼可霉素Z组分的工程菌株。接着确定了摇瓶和小试(5L、20L)的发酵参数和分离纯化条件。在实验室小试数据的参照下,完成了500L发酵罐中试,并进一步优化了分离纯化条件,这为尼可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whiB4是仅在放线菌中发现的whiB家族的一员。阻断圈卷产色链霉菌whiB4基因导致突变株不能形成孢子而表现为白表型,同时该突变株也失去了产生尼可霉素的能力。令人惊奇的是,该突变株却产生了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化合物,这是野生型菌株并不产生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产生可能是因为whiB4的阻断激活了圈卷产色链霉菌基因组中“隐性”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有关whiB4作用的分子机制尚需更多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可应用于检测基础设施早期创伤和灾害预防。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利用应变和温度与布里渊频移相关的特性,可以在数十到数百公里的尺度上上实现
该文从等效折射率模型出发,对于光子晶体光纤的一些传输特性:模式特性、色散、损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在色散的分析中,推演了光纤波导色散的比例
目前,滇池水污染严重,入湖河流的水质对滇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入湖河流治理的研究对治理滇池意义重大。盘龙江是滇池流域最大的子流域之一,本文对盘龙江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初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近年来,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加剧,大规模的蓝藻水华频繁发生。椭圆萝卜螺和螺蛳是滇池两种常见的水生腹足类。本论文首先调查了椭圆萝卜螺在滇池重富营养化区域的周年动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学术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气候变暖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反馈机制的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极具科学意义。目前,从研究水平来看,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影响主要从温度、降水、CO2浓度和极端气候事件四个方面进行。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温度上升将对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为了研究未来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尝试,野外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增温实验应运而生。增温实
伴随着工艺发展逐渐接近瓶颈,单核处理器的性能提升幅度越来越小。多核处理器的研究逐渐成为提升处理器性能的主流研究方向。对于移动通信应用来讲,多核处理器具有不可比拟的灵
随着全球移动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如何更好地消除各种干扰成为人们在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性能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智能天线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语音技术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很大进步.为获得较好的人机交互环境,对TTS技术的研究引发空前的兴趣并得到广泛的应用.TTS汉
该文根据IEEE在1999年制定的802.11a标准协议的基础上搭建了802.11aOFDM系统的基带仿真平台,并在此平台基础上进行信道仿真研究与分析.该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接收端的信道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