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侠”是多种形态、多层含义的综合:它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群特殊人物、一类精神气质。作为一群特殊人物,侠凭借个人或公共的政治、经济、社会强权势力来挟持他人,以期实现其以义气为核心价值观的人生追求。这与一般的刺客群体和墨家理念有些许相通之处,更有显著的区别。自西汉司马迁为侠立传,标榜侠的美德之后,有关侠的叙事文本渐渐丰富起来。班固、荀悦等两汉文史大家皆在其著作中表达了各自对侠的认识。时代坏境、文化背景、叙述者个人的际遇和心态,以及他们对文学传统的不同接受,致使他们对侠形象的认知不尽相同,从而影响了他们笔下侠叙事文本语境的营造,呈现出不同的侠叙事风貌。这主要体现在:叙述者观察和感知侠形象的视角不同甚至对立;叙述者用来塑造侠形象时所选择的事类材料不同;叙述者处理有关侠文献资料时的组织结构方式不同;四、叙述者的习惯性叙事用语和常用表达文法不同。 本文以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中的侠叙事为主要文本资料,结合荀悦《汉纪》等两汉的其它侠叙事文献,综合梳理和考察两汉侠叙事的理念、风貌等的承传变异状况,并揭示其对后世的影响。司马迁、班固、荀悦等人的侠叙事作品尽管各异其趣,但对后世的侠观念、侠义类型文学和侠文化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影响之下,有关侠的书写在文学、史学上境遇迥异。后世史家鲜有详述和盛赞侠事者,但在唐传奇和明清侠义小说中,特别是在近现代乃至当代风行的武侠小说中,却使各路侠形象大放异彩。侠形象已经逐渐走出真实历史的本来形态,成为一种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独特的文学存在,成了中国文坛和中国文化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