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研究紫萁不同器官间黄酮含量比较,对紫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质及其醇提物抑菌活性进行研究。 采集同一环境不同生长时期的紫萁,经过杀青、烘干、粉碎、脱脂、乙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紫萁不同器官间黄酮含量比较,对紫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质及其醇提物抑菌活性进行研究。 采集同一环境不同生长时期的紫萁,经过杀青、烘干、粉碎、脱脂、乙醇浸提,再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紫萁各部位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期,根壮茎的黄酮含量较高,其次是叶片部分;在同一部位,黄酮化合物的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发生变化。 用70%的乙醇提取紫萁中黄酮类化合物,得到粗黄酮粉,其中黄酮含量为10.52%,经 AB-8型大孔树脂纯化,得到精制黄酮粉,其中黄酮含量为27.03%。分别以猪油体系和亚油酸体系对粗黄酮粉和精制黄酮粉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粉纯度越高,抗氧化效果越好。紫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显著阻断亚油酸和猪油的自氧化作用,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 论文对紫萁黄酮的抑菌功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采用乙醇溶液提取紫萁中总黄酮进行抑菌活性的研究。实验选用一种较为传统的抑菌实验方法——牛津杯抑菌实验方法。实验中选用的菌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腐败菌和致病菌,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和青霉。结果表明,紫萁黄酮醇提物对这四种菌均有抑菌活性。
其他文献
受精机理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理论课题,其阐明对生殖调控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受精的分子机制尤其是精卵融合机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阐明,人精子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病虫害最严重的作物,稻瘟病、白叶枯病、螟虫、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病虫害,被称之为水稻的“两病两虫”。长期实践表明,培育抗病虫新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这些病虫害的方法。在前人研究及本人所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抗稻瘟病主效基因pi9,抗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23的分子标记C189(EST标记,共显性),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14的分子标记MRG232
秦巴硒菇(Agaricus blazei Murrill-Qbsg)是在我国成功栽培的一种富含硒的食用菌。为了研究这一全新食用菌的水溶性成份对血液系统细胞的负调节和正调节作用,分别在4℃、25℃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自然界中一种分布广泛的革兰氏阳性产孢细菌,占据着全世界95%的微生物农药市场。除了对许多目的昆虫具有特异性的毒杀作用外,
水稻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水稻的种植生长环境亦发生改变,尤其高温天气对其造成严重的胁迫,导致水稻减产。已有很多文章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高温对水稻颖花不能正常授粉,从而导致减产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而我们是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模拟了高温(42℃)干旱的环境对水稻颖花蛋白质组学的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找到了25个蛋白点上调,20个点下调,分析认为其可能起到对逆境的应
不同采伐更新模式对森林群落的影响,一直是森林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研究前沿。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群落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所特有、具有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由于各种采伐更新
林线无论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还是人类干扰均极端敏感,是环境变化很好的指示器,近年来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土壤微生物参与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土壤生
泡沫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泡沫病毒亚科,其在体外虽可使细胞发生强烈病变,在体内却不表现任何病症,处于长期潜伏感染状态,而其潜伏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为止,只有一篇关于
纳米材料的分散性能够影响它们的功能和在水溶液里悬浮能力,进而影响它们的应用,因此,提高纳米材料的分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凹凸棒土分散成单一的纳米棒晶体结构对其发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