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青藏高原所属的四川省石渠县、炉霍县、德格县、稻城县、若尔盖县、红原县以及青海省泽库县青、刚察县,甘肃省祁连县、碌曲县和西藏拉萨市、那曲县、羊八井、当雄县等14个地区的野生双孢蘑菇资源就行了调查。对采集的野生双孢蘑菇菌株结合栽培种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旨在了解青藏高原野生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同时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以及对不同地区部分菌株进行了出菇试验,旨在丰富双孢蘑菇的育种材料。对不同采集地的个别菌株的rDNA 18s区域进行ITS4-ITS5扩增,测序结果通过在GenBank中已知的蘑菇属的种进行Blast序列比对得到同源序列较高的ITS序列,并以蘑菇属其它种作为参照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AGQL811测序菌株以99%的置信度与Agaricus campestris聚为一类,其他测序菌株以99%的置信度与Agaricus bisporus聚为一类。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 ISSR)技术,选用9个引物对青藏高原的79个野生蘑菇菌株和10个对照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24-1,在相似系数为0.46时,89个菌株聚为3个群。第一类有83个菌株,10株对照聚在了第一类中,第二类有4个菌株,第三类有2个菌株。79个野生菌株和10个对照菌株未出现在遗传背景上完全相同的菌株,说明野生菌株在DNA水平上具有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ISSR分析以及形态特征鉴定出第一类的野生菌株为野生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第二类的野生菌株为野生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对不同地区部分野生菌株菌丝生长速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菌株生长速度比对照菌株的生长速度慢。对不同地区部分菌株进行了出菇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蘑菇菌株的颜色以棕色为主,产量较之对照栽培种低并且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