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脂肪组织在动物机体能量储存、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脂肪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牛肉的品质。研究表明一些micro RNAs(miRNAs)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s,长度约为22 nt左右,主要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进而参与特定生物学过程。转录组测序发现秦川牛公牛肌内脂肪中bta-miR-33a的表达量是阉牛的2.2倍。通过在线软件Targ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501700);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3AA1025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D03B04);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CARS-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组织在动物机体能量储存、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脂肪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牛肉的品质。研究表明一些micro RNAs(miRNAs)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s,长度约为22 nt左右,主要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进而参与特定生物学过程。转录组测序发现秦川牛公牛肌内脂肪中bta-miR-33a的表达量是阉牛的2.2倍。通过在线软件Target Scan和KEGG富集分析,我们发现bta-miR-33a/b可能靶向抑制SIRT6、CDK6、TWIST1和HMGA2基因,并且bta-miR-33a/b预测靶基因富集在多条与脂肪形成相关的信号通路。因此,本研究以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材料,旨在探究超表达或干扰bta-miR-33a/b对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通过在线数据库miRbase和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筛选并验证bta-miR-33a/b与调控脂肪增殖分化相关靶基因的靶向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秦川牛脂肪中bta-miR-33a/b的鉴定在秦川牛的不同组织中检测bta-miR-33a/b的表达量,发现bta-miR-33a/b是在脂肪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另外,bta-miR-33a/b在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时期差异表达。重要的是,KEGG富集分析显示bta-miR-33a/b的预测靶基因富集在多条脂肪形成的相关信号通路上,如MAPK信号通路。2.bta-miR-33a抑制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在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中,超表达bta-miR-33a能够显著下调脂肪细胞增殖标志基因CCNB1、PCNA m RNA的表达;Ed U染色结果显示,超表达bta-miR-33a显著减少Ed U阳性细胞数目。另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超表达bta-miR-33a显著下调脂肪细胞S期的细胞比率;而干扰bta-miR-33a则可以上调脂肪细胞S期的细胞比率。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确定bta-miR-33a与SIRT6、CDK6的靶向关系。在秦川牛脂肪细胞中,超表达bta-miR-33a可以抑制SIRT6和CDK6的蛋白水平的表达,而干扰bta-miR-33a则促进SIRT6和CDK6的蛋白水平的表达。3.bta-miR-33b抑制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在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中,超表达bta-miR-33b能够显著下调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CEB/Pα和FABP4 m RNA水平,并显著降低细胞中脂滴和甘油三酯含量。相反,干扰bta-miR-33b促进脂肪细胞分化。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进一步明确bta-miR-33b与TWIST1和HMGA2的靶向关系。在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中,超表达bta-miR-33b可以抑制TWIST1和HMGA2蛋白水平的表达;而干扰bta-miR-33b则可以促进TWIST1、HMGA2蛋白水平的表达。本研究明确了bta-miR-33a/b对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bta-miR-33a可能通过抑制靶基因SIRT6和CDK6转录后翻译水平,从而抑制脂肪细胞增殖;bta-miR-33b可能通过抑制靶基因TWIST1和HMGA2转录后翻译水平,从而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这些结果将为秦川牛的改良和育种提供分子依据。
其他文献
花椒是属于芸香科、花椒属(Zanthoxy L.)的落叶小乔木,原产于我国的古老栽培经济树种之一,集调味、香料、防腐、保健、增加食欲、抗癌、麻醉、镇痛等作用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此花椒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也就意味着花椒产业的健康发展事关重要。四川是我国花椒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为了能详细的了解花椒的病害发生现状,我们对四川汉源县、盐源县、仁寿县、平昌县、三台县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新发现病害
以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话题。信访事项体现了社会矛盾的汇聚焦点,可能引发涉访群体性事件、涉访突发事件、缠访闹访或以极端手段为代表的恶性事件,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L市村(居)民议事会公开评议信访事项是促成多主体协同治理、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基层探索。以SFIC协同治理模型为参照,对L市的探索实践进行分析研判,并从治理理论
组蛋白是核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赖氨酸甲基化对于染色质结构和表观遗传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组蛋白H3,组蛋白H4目前被发现的甲基化修饰位点只有H4K20。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赖氨酸甲基转移酶(KMT)在很多细胞功能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很多赖氨酸甲基转移酶的催化活性与底物还没有被发现。其中就包括属于SET家族的SETD6。已有报道,SETD6可以催化H2AZ形成H2AZK7me1。我们的前期工作发
磷(P)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第二大矿质元素,然而当前大多数农田中普遍存在土壤全磷含量高而有效磷含量缺乏的问题,远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因此充分挖掘土壤磷库、提高植物的磷素利用效率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与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玉米(Zea mays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分别是东北农牧交错带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多年生豆科牧草,二者间作对于
差异表达基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不同表型的关键因素,导致细胞命运决定,疾病发展和适应性进化。传统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只根据表达水平识别出差异表达的基因,但我们缺乏对其背后调控因子变化的认识。近年来,海量高质量表观数据的获得使表观基因组在转录调控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研究。但是相关能够挖掘隐含在表观修饰中的深层信息的比较方法却很有限。而且现有的方法大多利用组蛋白修饰的原始信号或染色质状态的绝对水平来揭示不同条件
受到新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公立医院作为我国重要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有效提升了医院内部管理质量,促进了医院长期稳定发展。但是,在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完善。文章针对新时期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管理质量,促进公立医院更好的发展。
哺乳动物中的印迹基因以亲本特异性的方式进行表达,现阶段已有数百个印迹基因在人类和小鼠中鉴定出来,虽然印迹基因数目所占全基因组的比例非常小(<1%),但是印迹基因在生物个体胚胎发育、胎盘形成、谱系发育以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人类中,印迹基因表达异常时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影响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印迹基因的重要生物学功能促使研究人员重点关注印迹基因亲本特异性表达的分子机
戊型肝炎(Hepatitis 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限性肝炎。孕妇感染HEV后死亡率可达到20%。近年来,戊型肝炎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疫病之一,此外,其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HEV属于肝炎病毒科,为无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哺乳动物HEV分离株可分为8个基因型,其中基因1和2型仅感染人,基因3型、4型和8型具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的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暴露前后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有效的预防,但是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虽然在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狂犬病发病后不可治愈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基因组学的巨大发展,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s,lncRNAs)成了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
研究目的:吗啡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术后疼痛以及癌症疼痛的常用药物。然而,长期使用吗啡会产生耐受现象,表现为使用相同剂量的吗啡不能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需要不断加大吗啡的剂量来实现相同的镇痛效果。核苷酸结合域样蛋白3(NLRP3)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识别多种病原体和宿主衍生的“危险”信号,与衔接蛋白ASC和pro-caspase-1形成炎症小体,激活ca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