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雅安郊区大田玉米地采集病株的叶鞘,采用WA培养基分离得到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经菌丝融合群鉴定为立枯丝核菌AG-1-1A。 从雅安周边地区不同作物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绿色粘帚霉(Gliocladium virens)菌株107个。根据菌株的来源、生长速度以及菌落颜色等,选取绿色粘帚霉菌株共37个,作为本实验的出发菌株。 通过对37个绿色粘帚霉菌株的生长速度、对峙培养、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进行测定,筛选出G13、G17、G25、G33四个具有较强生防潜能的菌株。 对四个菌株进行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粘帚霉菌丝生长的适合条件是:黑暗,25℃~30℃,pH5~8;适合产孢的条件是:黑暗,25℃~35℃,pH5~8;适合分生孢子萌发的条件是:光照,30℃~35℃,pH5~8。 温度、光照和pH是影响绿色粘帚霉生长速度、产孢的几个重要因素,故选用3因素、3水平的L9(33)来安排正交实验。试验结果表明:25℃、pH6、黑暗的条件组合为绿色粘帚霉菌丝生长最佳条件;而25℃、pH5、光照的条件组合为绿色粘帚霉产孢最佳条件。 绿色粘帚霉发酵液经过滤灭菌和高压灭菌后,均表现为低浓度的发酵液有利于玉米种子的萌发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高浓度的发酵液则对玉米种子萌发率、胚根、胚芽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绿色粘帚霉麦麸砂土培养物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刺激作用不明显;但培养物施入拌有PCNB的土壤中,后期幼苗株高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各处理;由根冠比结果可得出,培养物施入拌有PCNB的土壤中,还能促使根、茎的生长,根冠比小于同等条件下的灭菌土、自然土以及对照。 绿色粘帚霉在玉米根际的定殖试验结果表明:以三唑酮处理土壤后,低浓度(4μg/g)的三唑酮促进绿色粘帚霉根际定殖,高浓度的三唑酮抑制其定殖。然而以PCNB处理土壤后,表现为高浓度(12μg/g)的PCNB更有利于绿色粘帚霉的根际定殖。 绿色粘帚霉麦麸培养物包裹种子和用其发酵液浸种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相类似,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细菌数量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