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发言人制度能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搭建良好的双向沟通平台,对于政府政务公开、信息透明、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晚于西方,最初作为一种“舶来品”引进,始于外交部1983年设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期间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重大的危机事件中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反映出的缺失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全面梳理了现有的相关文献后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广有余而深不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我国自身国情,在危机管理方法论的研究上深度不够,与时俱进性不强。在这一基础上,本文挑选了拉斯韦尔的5W模型及希斯的危机管理4R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希望试图通过两个理论的叠加深入分析这几十年间,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过程?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又有哪些得失?现有发言人制度安排的成效、不足及改进策略又是什么样的?本文选取了7·23甬温动车事故为例,以拉斯韦尔5W模型为分析框架,以危机管理4R理论为基础,通过单个案例的深入分析7·23动车事故中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足,来剖析当前危机公关中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当然,制度被建立并不意味着必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因此,在现有制度建立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掘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不足,同时希望完善现行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以期能为政府良好公共关系的构建提供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尤其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人民群众及时知道政府在做什么,避免混淆视听的小道消息,让老百姓来监督政府,实现政务公开、信息透明,更好的处理危机事件是当前政府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尝试在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及我国自身国情及时代变迁需求,提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变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