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呼吸肌训练结合常规卒中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卒中后运动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卒中后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呼吸肌训练,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胸廓活动度、最长发声时间及采用赛克耐力呼吸训练仪记录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评估呼吸肌肌力;TIS评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Fugl-Meyer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MIP指标: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EP指标: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胸廓活动度、最长发声时间、BBS、MBI: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TIS: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FMA上肢、手、下肢:FMA上肢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MA手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高于训练前(P<0.05);实验组组内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A下肢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结果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呼吸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2.呼吸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