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的约束对预应力影响的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预应力在不同的结构形式中出现,由于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的局部跨度较大,要求采用预应力形式,非预应力部分对预应力建立的影响成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文中建立了三榀局部采用预应力的框架,讨论了非预应力框架对预应力建立的影响,以及由于非预应力框架部分与预应力长期损失相互作用对预应力的影响。为了研究,框架中预应力梁的截面尺寸、预应力筋的配筋率、形状和张拉控制应力都相同。文中应用了有限元程序ANSYS对框架进行了模拟,建模中,混凝土采用程序中的DP材料。计算过程如下: 建立框架的结构模型,将预应力作用按等效荷载加在结构上,这一过程模拟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施加外荷载前,结构处于的状态。 计算出预应力的长期损失即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分别算出预应力损失随时间的变化在张拉后1、60、180天的有效预应力值,将有效预应力作用按等效荷载加在框架上,并且将框架在正常使用状态的恒、活荷载加上。分三个荷载步模拟框架正常使用状态。 通过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框架的约束对预应力建立的影响在设计中是应该考虑的。尤其当约束作用较大时,会造成较大的预应力损失。 (2)可以利用框架计算中的D值法近似的估计预应力的损失。 (3)随时间的发展,每个结构的预应力度有递减的趋势,随约束刚度的增大,结构的预应力度递减的趋势增大。
其他文献
黄土是具有较强水敏性及结构性的特殊土,天然状态原状黄土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质,但是降雨或地下水位上升时,土体的湿度增大,在力水耦合作用下常会发生强度突降、变形突增,进而
我国南海诸岛上分布着大量珊瑚碎屑,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就地取材,利用岛礁上分布的珊瑚碎屑作为粗骨料或者细骨料,配制珊瑚混凝土,不仅可以缩短建设工期,而且可以
进行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结构或构件的失效概率,而失效概率计算最困难度的地方就是在失效域内对影响结构效应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进行积分.当这些
红粘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与膨胀土、黄土等被人们称为特殊土,长期以来为人们所重视并加以研究。红粘土特殊的结构性使其虽然具有高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高液塑限等特
随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颁布与实施,新旧抗震规范的主要差别及新规范对各类结构抗震设计所带来的实际影响倍受关注。研究这些差别和影响对于及时把握规范修
1993年,法国Bouygues公司率先研制出一种新的超高强、低脆性,且具有高韧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由于增加了组分的细度和反应活性,因此它被称为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
嵌岩灌注桩具有竖向承载力高、沉降量小、抗震性能好等优越性,在土建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其理论分析和测试研究还远不能适应实际工程的需要.目前,不同规范对嵌岩桩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岩土工程问题,是地下一切地下工程活动的基础,也是土木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个技术领域之一。它是集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结构工程等多学科与一
本文构建了无粘结预应力楼盖CAD系统的框架,并完成了其中最常用的无梁板柱结构模块从结构数据采集到施工图绘制的全过程,同时为其他模块开发预留了接口,方便后继者继续开发。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混凝土中掺入超细矿物质掺合料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又可以提高对工业废物的利用,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因此该文通过力学实验,研究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