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俄粮食产业合作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逐渐成为粮食净进口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粮食安全遭遇了严峻挑战。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开展对外粮食产业合作来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拓展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领域的投资贸易合作。而俄罗斯作为重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加快实施“东进”战略,大力推进远东地区的经济开发。2013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所以,俄罗斯非常重视深化与中国的合作,以此来反击西方国家的封锁。中俄两国开展粮食产业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和规则,既有利于中俄两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从而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打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也有利于国际粮食产业和贸易的健康发展。因此,中俄两国存在开展粮食产业合作的强烈意愿与坚实基础。  本文以中俄粮食产业合作为研究对象,阐释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开展粮食产业合作的背景,论述了当前中国粮食产业面临的困境。同时,分析了中俄粮食产业合作在资源禀赋、地缘区位、政策扶持等方面具备的优势,并从政府服务、企业经营、基础设施等角度揭示了两国粮食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来研究当前中俄粮食产业的竞争力和互补性。然后以大豆为例,通过与美国等大豆出口国进行比较,分析中俄大豆产业合作的成本收益,阐述中俄大豆产业合作的竞争力,并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中俄开展粮食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粮食出口的竞争力则显著下降。而中俄粮食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实证分析显示在俄罗斯种植并出口至中国的大豆在成本收益方面不仅明显优于国产大豆,而且也优于产自美国的大豆。同时,大豆出口国的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积、经济开放程度和海关通关效率,中国的名义GDP和世界经济制度安排是显著影响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因素。因此,中俄开展粮食产业合作,应该创新中俄农业投资贸易的合作模式,推动双方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海关通关服务方面的合作,深化两国在农业合作方面的沟通协调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经济发展时代,新时代给市场经济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企业在新的发展社会形态中应积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变革内部管理体制,重视对各类人才的培养,企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同时对施工工艺提出更高要求,想要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就要强化会计内部风险控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
随着中国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气污染也越来越重。从我国近几年主要地区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看,控制污染物排放及进行污染物去除研究迫在眉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