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力量参与渔业资源基层治理的逻辑——基于粤西渔村的调查分析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zh50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业资源关乎渔民生存发展、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基层治理是民间力量政治参与较多的治理层级,国外渔业资源治理的实践表明,民间力量的参与对提升渔业资源治理效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渔区基层治理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解构民间力量中各主体如何治理、参与逻辑以及怎样治理渔业资源公共事务的本质和实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把握民间力量参与渔业资源基层治理的路径和逻辑,对实现渔业资源“善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民间力量在渔业资源基层治理过程中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逻辑路径。着重探讨了民间力量的“归位”,为公众参与公共资源事物管理提供一种“自下而上”的治理策略,弥补渔业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不足。渔业资源基层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和整合民间资本,并借助民间力量的“自下而上”的“柔性驱动”,从渔区社会中汲取治理能量,形成渔业资源治理合力,促进“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的有效运转,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2)构建了一个“透视现状-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主体参与渔业资源基层治理的逻辑。以粤西H渔村为切入点,进行实地调研,采取质性分析方法,探讨H渔村各类主体参与渔业资源基层治理的行为逻辑。结果表明,不同主体参与渔业资源基层治理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特征:中小船东的搭便车和有限参与,渔村能人主动与政府合作的新形态,渔业合作组织的生产服务弱化与乡俗治理介入,村委会自治与行政管控之间的摇摆,渔业资源管理部门在维稳和政绩显示之间取舍。  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民间力量参与渔业资源基层治理的相关对策建议,以便更好的激发民间力量参与到渔业资源管理中,在显现其治理能力的同时,促进政府有效管理渔业资源,推进渔业资源基层治理目标的落实,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自媒体的高度繁荣,极大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甚至是不同国度的一些热点事件迅速在网路上传播,并可能不断被放大。如国外的
党建工作规章制度不能替代标准化操作,规章制度属于广义范畴,具有普遍约束性,但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而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是规章制度的具体化应用,具有较高的操作标准,较强的
长株潭城市群自党中央“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了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其中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这一局面的形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频发的自然灾害已经直接影响我国转型期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给我国政府自然灾害危机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影子培训运行机制对确保培训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教师影子培训的协同实施机制、专家指导机制、小组研修机制、两级跟岗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一个讲求速度、变革、创新的知识社会。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经济的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