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TI脑网络多变量分析的面孔识别能力个体差异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信息是人类的生存进化和社交生活中最重要的视觉刺激之一。而面孔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机制仍不得而知。探究面孔识别的脑连接网络有助于人们了解面孔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机制;有助于对临床上伴有面孔识别障碍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还有助于机器视觉中人脸识别算法的改善和提升,对国土保卫、公共安全和交通安检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认知科学领域,已有的研究证明人类的面孔识别能力存在两种极端情况,即面孔识别超级能力和面孔身份识别障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普通人群中面孔识别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现存的研究往往忽略了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本研究从面孔识别的个体差异角度入手,对面孔识别神经机制进行研究。在神经影像科学领域,发现了多个与面孔识别相关的脑区,比如:梭状回面孔区(the fusiform face area,FFA)、枕叶面孔区(the occipital face area,OFA),以及颞叶等脑区。此外,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面孔识别能力依赖于一个分布于全脑的神经网络。根据该网络理论,面孔加工可以分解为多个认知加工环节,并由网络内多个相互协调的功能模块实现。面孔识别可以视为面孔加工多个认知环节的功能集成。因此,从网络分析的角度入手探讨面孔加工的脑区之间连接模式,可以为面孔加工神经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本研究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构建面孔加工的脑结构网络,并对该网络连接模式与面孔识别能力的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研究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面孔和物体识别任务来对被试者的面孔识别能力进行测量,然后通过DTI技术获取被试者大脑的结构连接矩阵,最后探究被试者的脑结构连接矩阵与面孔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这里最后一步分析包括四阶段,第一,根据现存的认知和神经影像知识选择出可能与面孔加工相关的脑区;第二,根据皮尔逊相关分析筛选出与面孔识别能力可能具有关联的脑连接;第三,利用弹性网回归建立基于大脑结构网络的面孔识别能力预测模型;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来验证本研究提取出的面孔识别脑结构网络的有效性。  综上,本研究得到了一个有效的面孔识别脑结构网络,并且验证了左侧梭状回脑区、部分枕叶脑区、右侧颞极脑区以及部分边缘系统脑区与面孔识别能力具有密切关系。这些发现表明传统的功能影像研究中发现的面孔加工脑区在面孔识别脑结构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本研究还验证了面孔识别信息在大脑中是以脑网络的形式加工的。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揭示面孔信息在整个面孔加工网络中的传递模式,为研究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其他文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能够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出更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致力于以学生发展
Atkinson循环汽油机通过进气门晚关来调节负荷,节气门大部分情况下保持全开,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泵气损失,并且采用比传统汽油机更高的压缩比,相应的膨胀比得到提高,减少排气能
田径运动是由跑、跳、投及全能等42个项目组成,它是一项适合全民参与,能够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运动.另外,田径运动属于奥运会的热门运动,探究我国现有高中田径体能训练方式的
在经典信号重建里模拟信号的采样频率应遵循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要求。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以低于奈奎斯特定理要求的频率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时间
寨英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梵净山下的一颗明珠.但旅游现状不堪设想,文章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视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等
为了能够让国内外观众更好地通过译制片了解异域动画电影文化,译者在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翻译过程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体性的发挥也越来越受关注.本文拟从译者主体性视
全球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愈加严重,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汽车工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汽油机小型强化技术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降低油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纹拥有着非常重要且特殊的含义,龙纹背后所蕴藏着的丰富文化内涵,只有中华儿女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悟.在历史的长河中,龙纹经历了非常多次的创造
方增先,汉族,81岁,1931年9月出生,浙江兰溪人。1949年入杭州国立艺专,1953年转入本院创立的研究生班,1955年任教于浙江省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国家人才建设与发展力度逐渐加大,为了满足高校学生的求学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家庭困难,各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资助模式和途径上追求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