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膀胱肿瘤细胞裂解物及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对T淋巴细胞迁移能力影响的不同,检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PEDF基因在其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膀胱肿瘤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一病区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未经治疗的膀胱癌患者36例、20例健康志愿者,采集其外周血;通过淋巴细胞分离、计数技术,明确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的含量。运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膀胱肿瘤细胞裂解物及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对T淋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PEDF基因在不同迁移趋化能力的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未经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及冻融肿瘤细胞裂解物悬液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迁移作用与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的迁移作用强于冻融瘤细胞裂解物悬液(均P<0.05);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的迁移能力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弱,(1H培养上清液组>4H培养上清液组>8H培养上清液组>肿瘤细胞裂解物组>1640组);肿瘤细胞上清液及冻融肿瘤细胞裂解物悬液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迁移作用与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冻融瘤细胞裂解物悬液的迁移作用强于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均P<0.05);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的迁移能力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肿瘤细胞裂解物组>1640组>1H培养上清液组>4H培养上清液组>8H培养上清液组);肿瘤细胞上清液及冻融肿瘤细胞裂解物悬液对健康志愿者及膀胱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迁移作用影响的比较:(1)1640培养液: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迁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癌患者组>健康志愿者组(2)冻融肿瘤细胞裂解物悬液: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迁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癌患者组>健康志愿者组(3)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1H: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迁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4H: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迁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癌患者组<健康志愿者组(5)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8H: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迁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癌患者组<健康志愿者组。3.通过qRT-PCR实验:PEDFmRNA表达水平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侵袭出来的T淋巴细胞中PEDF基因表达是不同的,8小时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表达最弱(1640组>1H培养上清液组>肿瘤细胞裂解物组>4H培养上清液组>8H培养上清液组)。应用Western Blot实验:PEDF蛋白表达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侵袭出来的T淋巴细胞中PEDF表达是不同的,8小时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表达最弱(1640组>1H培养上清液组>肿瘤细胞裂解物组>4H培养上清液组>8H培养上清液组)。结论:1.膀胱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其可能与膀胱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及免疫抑制状态相关,并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具有成为膀胱癌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2.在膀胱肿瘤患者,冻融肿瘤细胞裂解物对T淋巴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强于培养一定时间的膀胱肿瘤细胞上清液。3.PEDFmRNA及PEDF蛋白表达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侵袭出来的T淋巴细胞中PEDF表达是不同的,1640组表达最强,8小时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表达最弱(1640组>1H培养上清液组>肿瘤细胞裂解物组>4H培养上清液组>8H培养上清液组)。推测PEDF基因可能参与了T淋巴细胞增殖、迁移和抗肿瘤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