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大面积肺栓塞导管治疗的Meta分析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PE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分为三类:大面积(高危)肺栓塞、次大面积(中危)肺栓塞、低危肺栓塞。目前关于PE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抗凝和溶栓。大面积 PE采用溶栓治疗已被普遍认可,而关于次大面积PE如何治疗以及采用哪种方式治疗则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系统性溶栓治疗并不能降低次大面积PE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并且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尤其在?75岁的老年患者中尤为明显[39]。但也有人指出次大面积PE单纯抗凝治疗使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PH)的发生率增加,这些患者的肺动脉压持续升高,临床上出现慢性呼吸困难,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导管治疗(Catheter-directed therapy,CDT)创伤小,出血风险小,治疗效果稳定,目前作为大面积PE的治疗手段已纳入诊疗指南中,而其在次大面积PE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数据较少。  背景: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PE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分为三类:大面积(高危)肺栓塞、次大面积(中危)肺栓塞、低危肺栓塞。目前关于PE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抗凝和溶栓。大面积 PE 采用溶栓治疗已被普遍认可,而关于次大面积PE如何治疗以及采用哪种方式治疗则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系统性溶栓治疗并不能降低次大面积PE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并且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尤其在?75岁的老年患者中尤为明显[39]。但也有人指出次大面积PE单纯抗凝治疗使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PH)的发生率增加,这些患者的肺动脉压持续升高,临床上出现慢性呼吸困难,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导管治疗(Catheter-directed therapy,CDT)创伤小,出血风险小,治疗效果稳定,目前作为大面积PE的治疗手段已纳入诊疗指南中,而其在次大面积PE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数据较少。  目的:  评估CDT在次大面积PE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区间为1990年1月至2016年12月。次大面积或中危PE患者采用导管治疗作为纳入条件,不限制语种。由2名成员对所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对治疗的有效性及主要并发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来自16项研究的552例患者被纳入本次的Meta分析,其中2项为前瞻性研究,13项为回顾性研究,1项为随机对照研究。导管治疗的临床成功率近似于100%(95%可信区间CI:99%,100%)。主要出血率为 0.02%(95%可信区间CI:0%,0.05%)。住院期间死亡率近似于0%( 95%可信区间CI:0%,0.01%)。平均肺动脉收缩压治疗后的改变为-14.9%(95%可信区间CI:-19.25%,-10.55%)mmHg。治疗后右心室与左心室内径比值(left ventricle/right ventricle ,RV/LV)改变为-0.35%(95%可信区间CI:-0.48%,-0.22%)。  结论:  CDT在次大面积PE的治疗中是有效且安全的。当具备完善的导管治疗设备及医师团队时,CDT可以考虑作为次大面积PE的一线治疗方法,尤其在老年PE患者中可以作为首选。  结论:  CDT在次大面积PE的治疗中是有效且安全的。当具备完善的导管治疗设备及医师团队时,CDT可以考虑作为次大面积PE的一线治疗方法,尤其在老年PE患者中可以作为首选。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p16及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泪腺多形性腺瘤和泪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生物学指标与泪腺多形
目的通过对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术前1天、术后3天、术后3个月的Tei指数(Tei index)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