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氰酸红霉素是红霉素的硫氰酸盐,较之红霉素而言,其在水中的溶解性能得到改善,并降低了毒副作用。最初,硫氰酸红霉素是一种兽用药物,被用来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随着半合成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硫氰酸红霉素成了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用来合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国际市场十分畅销的半合成红霉素。近年来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三大半合成红霉素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迅速上升,作为其合成原料的硫氰酸红霉素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现有的硫氰酸红霉素生产工艺方法相对粗放,产品的质量严重受约于前期发酵液的质量,操作弹性小。现有的硫氰酸红霉素生产工艺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者的操作经验,导致了产品收率和质量的不稳定性。但是,目前关于硫氰酸红霉素分离提纯的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针对硫氰酸红霉素在水、乙酸丁酯体系中反应结晶过程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获得了硫氰酸红霉素热力学、动力学及其化学稳定性等基础数据,为硫氰酸红霉素结晶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热力学研究中,采用称重法测定了硫氰酸红霉素在水、乙酸丁酯中的溶解度数据以及溶液pH值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利用物料衡算法计算了一定条件下结晶介稳区宽度及相关操作因素对其影响。动力学研究中,采用间歇动态法测定了在不同反应速率条件下硫氰酸红霉素结晶动力学数据,应用矩量变换法及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回归获得其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化学稳定性研究中,采用色谱分析法对硫氰酸红霉素在不同pH条件下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表证,通过实验分析,确定了结晶工艺中pH操作范围,为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在有关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反应结晶法制备硫氰酸红霉素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以产品收率和产品中A组分含量为考量目标,讨论了反应液红霉素初始浓度、NaSCN及冰醋酸加入量以及NaSCN的浓度对结晶的影响,确定了工艺操作条件。利用经优化的工艺对发酵液进行处理,获得的产品硫氰酸红霉素效价收率在70%以上,质量收率在85%以上,A组分含量在7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