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世纪20年代上海美专模特儿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j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开埠通商后,上海获得飞速的发展,到了晚清后期,上海已经一个寂寂无闻的小县发展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走在引进西学的最前沿。由于城市本身的开放,上海思想文化的活跃空间要比中国其他地方更宽阔。二十年代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模特儿问题正是得益于这种宽松的文化氛围。美专的模特儿问题从第一次爆发到最后被官方禁止,经历了大约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社会舆论沸沸扬扬,报纸争先登载,一时间美专和刘海粟成为海上谈论最多的事情。本文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模特儿问题出发,通过对模特儿问题各个阶段的研究,揭示反对者反对人体写生的真正意图,女子模特儿遭禁的原因以及刘海粟在模特儿问题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共分四章,外加绪论及结语。绪论部分回顾学术界的研究情况,包括已取得的成果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模特儿问题。将三次模特儿问题分为男体模特儿问题和关于女体模特儿的论战。在男体模特儿问题中,反对者的意见只是斥责和控诉,没有带来过大的社会反映。从1924年饶桂举的画展开始,模特儿问题逐步升级,转变成反对者与支持者的大论战,并且最终惊动了军阀孙传芳,刘海粟被迫做出撤去模特儿的决定。本章在叙述模特儿问题的同时,力求将模特儿问题中的一些时间、人物的模糊观念澄清。第二章主要讨论在模特儿问题中反对者的真实意图。通常的研究,均将模特儿问题作为新旧文化的对抗来看待。刘海粟无疑是作为新思想的代表,而模特儿的反对者杨白民、孙传芳等人则是扼杀新事物的守旧者。事实上,在模特儿问题中,杨白民、孙传芳等人并不是如传统研究上在反对人体写生,他们只是在反对刘海粟宣扬人体写生的形式,他们认为人体写生有其自己的场域,而美专的人体写生恰恰侵犯了不属于自己的场域,应该得到禁止。第三章分析模特儿问题扩大和升级的原因。一方面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裸露观念,使得人体写生传入中国后,必须接受中国传统观念的选择。另一方面,民国初年,尽管妇女解放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成效却甚微,社会依然是男权统治。所以当女子裸体模特儿出现在公众面前时,马上招致男性的反对,并且最终导致了模特儿的被禁止。第四章主要分析刘海粟的性格与艺术理念对模特儿的影响。在刘海粟的性格中始终充满着叛逆,这种叛逆在刘海粟的艺术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叛逆的性格上,刘海粟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艺术理念,这种艺术理念也是支撑刘海粟坚持人体写生的理论依据。结语部分结合模特儿问题结束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举动,对20年代的模特儿问题做出新的评价。
其他文献
德国"双元制"是被世界公认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对德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其注重校企合作、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已经
基于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现存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德国"双元制"教育教学本土化建议和模式。并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教学"双元制"改革为例,提出
MC-C系列柴油机的装船量较多,根据机型不同其高压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也有所不同,而多数船舶轮机管理人员对各种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不甚明了。本文介绍了6S50MC-C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张大千先生提出了“画有三美——大、亮、曲”等绘画美学理论,这些宝贵的理论给“重形式而轻精神”的当下时代环境与艺术语境带来了启示:中国绘画要承载传统艺术之精髓,并与
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敌救国、整顿吏治、推行新县制等,广东军、政系统成立了很多干部训练机构,形成一个训练体系。干部训练包括学员入学、训练、成绩考核、学员结业及联络等一系列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以1821—1911年间刊行的浙籍学者著(译)述为考察对象,以清代以来出版的各种书目、地方文献等资料为依据,以定性研究与量化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察各个时期浙人著述的数量
总结了数据采集器校准实践工作的多年经验,给出了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校准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以使用JJQ1型信号模拟器校准DT50采集器为例,介绍了示值校准方法和流程
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战争时期粮食更显得尤其重要,它成为关系到战争胜败、民族存亡的重要问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