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疾病中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其在女性疾病中死亡率较高,占全球第2位,严重影响着妇女的健康,因此,乳腺癌能够早期发现非常关键。有资料显示,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可以使死亡率下降40%。在乳腺癌诊断中,选用无损伤、方便可行、能反复使用且敏感性高的诊断方法非常重要。目前,影像学检查为乳腺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其中超声、钼靶X线成像(molybdenum X-ray photography,MX-rP)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的超声检查虽然在检测乳腺肿物有较好优势,但在乳腺肿物定性鉴别上仍有局限性,如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频谱多普勒、灰阶超声、等会发生部分重叠情况,钼靶X线成像诊断鉴别肿瘤中也有不足之处,存在放射性危害,在组织学中对比性较差等。但有研究显示,此检查方法对>2cm的肿块检测准确率高。本研究以手术病理为确诊标准,收集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检查并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60例,均进行常规超声后,依次切换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钼靶X线检测,对这两种方法对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大小不同的恶性肿瘤、及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弹性成像与钼靶X线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探讨这两种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优劣势,为临床乳腺癌诊断提供更科学、准确诊断方法。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病灶共98个。入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将二维声像的特征、肿块的大小及血流等记录下来,然后给予弹性评分。使用5分法评价。对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根据评分评估病灶良恶性检出情况。钼靶X线检查一般作斜位和双轴位,必要时进行局部加压摄片,对钼靶X线诊断良恶性病灶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将98个乳腺病灶根据超声声像图测量的长轴大小分为3组:直径≤1cm为A组,直径在1.1cm~2.0cm为B组,直径>2.0cm为C组。分别比较每组使用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最后分析两种方法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意义。 结果: 1.98个病灶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病灶有35个,良性病灶有63个。35例恶性病灶中,单独用弹性成像检测漏误率为20.00%,单独用钼靶X线检测漏误率为22.86%,联合检测漏误率为2.85%,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良性病灶中,单独用弹性成像检测漏误率为20.63%,单独用钼靶X线检测漏误率为23.81%,联合检测漏误率为6.35%,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单方法检测,P<0.05。 2.A组(直径≤1cm)弹性成像敏感度为80.00%,特异性为84.21%,高于钼靶X线(敏感性60.00%、特异性63.16%),但经x2检验,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100.00%)、特异性(94.74%)均优于单独检测,但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直径在1.1cm~2.0cm)弹性成像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75.00%,与钼靶X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67%、90.00%,与弹性成像、钼靶X线比较,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有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C组(直径>2.0cm)弹性成像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79.17%,与钼靶X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5.8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高于弹性成像、钼靶X线,但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13个导管内癌病灶中,超声弹性成像检出率为84.62%,高于钼靶X线检出率(69.23%),但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检出率为92.30.%,明显高于单独检查检出率,但经x2检验,P>0.05。 结论: 1.超声弹性成像与钼靶X线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优势,联合检测能够互补不足,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漏误率。 2.与钼靶X线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小乳腺病灶(直径≤1cm)诊断中占一定的优势;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钼靶x线对大小不同的乳腺癌的诊断均能提高准确性。 3.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占一定的优势,与钼靶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