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例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具有物质基础性和稀缺性。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联十分密切,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即便是贫困落后、人少地多的滇西北高寒山区,其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在根本上仍然须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保障。本文以滇西北高寒山区典型县份——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对县域内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理清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关联性和驱动机制,将有助于正确处理和协调整个滇西北高寒山区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导向及依据。   文章首先分析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依据,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两者关系的相关研究和所取得的进展。再具体到宁蒗县,文章分别整理和分析了1996-2008年间的各类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宁蒗县土地利用变化显著:(1)农用地增加了3089.87 hm2,年平均增量为237.68hm2。(2)建设用地增加了105.45 hm2,年平均增加量为8.11hm2。(3)未利用地减少了3195.32 hm2,年平均减少量为245.79 hm2。   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思路和要求以及宁蒗县现有的资料情况,从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中选取13个分析因子,通过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处理分析,并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得出1996-2008 十二年间,影响宁蒗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和地方政策三大因素。结合三大驱动力与耕地、建设用地、园地等主要地类面积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并拟合得出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两者间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1)建设用地规模扩展与人口总量增加呈正相关,而耕地面积减少与人口总量增加呈负相关关系。   (2)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①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与GDP 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和第二、三产业产值增加三者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第一产业比重的降低与耕地面积的减少相关,两者呈正相关;   ③园地规模的扩大推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园地规模与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呈同向的正相关关系。   (3)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土地利用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2000年以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是宁蒗县耕地减少的重要因素,但又使园地和林地明显增加。   最后,文章对宁蒗县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运用灰色系统、线性回归方程等预测法,对主要的社会经济指标和县域土地利用规划期内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将有助于宏观预测宁蒗县规划期内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需求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他们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也缓解了不发达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为城市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小学生年龄偏小,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再加上自制能力不强,很难长久保持课堂注意力.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应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政策公共性背离实例的分析,从政府、公众参与、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完善的对策。   一是以紫金矿业污染和定海古城被毁为案例,指出由于政策主体受到经济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在任何学习阶段,体育都应该是该阶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理解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影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关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法规、政策及操作依据和登记管理主体、客体、体制、权利、义务、内容、方式、目的等方面规定的总和。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转变教学观念、营造物理课堂探究氛围、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以及突出主体性发展的教学原则等方面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87  随着课程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企业成功管理经验的目标管理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了高校后勤管理中。目标管理对高校后勤各项工作的完成有着指导性作用,同时对高校后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器乐教学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许多音乐教师的课堂中,乐器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应用,导致教学活动较为单调。在教学中应用乐器有多种效果,如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趣味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因此,教师应当将乐器合理融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乐器;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器乐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其固定性、不可替代性、数量有限等特征赋予了该项资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因此,城市土地显得更加稀缺和重要。纵观整个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