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促进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视角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指出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为主导,以发展为战略支撑,“十四五”规划还着重于深化科技创新、健全科技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的改革。要使我国国有企业获得战略性支撑,就需要加速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在研发投资上,国内企业的科研经费每年都在增长。企业的研究与创新对于提高企业生产率、促进经济持续有效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企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主体,国有企业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主要标志。故本文选取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选择2015-2020这五年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选取A股上市公司中的国有部分为研究对象,从政府补贴和国企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选取政府补贴为自变量,研发投入R&D、专利申请数为因变量,设置两个模型进行分析。为了探讨政府补贴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它们进行基准回归,发现结果是显著且正向的。由于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按行业统计的政府补贴均值、(企业创新产出-企业创新产出均值)×(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在模型中同时将两个工具变量进行检验,工具变量回归的系数都是显著的,说明内生性担忧并不存在。进一步考虑了采用替换因变量的方法,把因变量研发投入支出和专利数替换为0-1变量,显著性与前文基本一致,因此可认为本文实证结论稳健。在异质性分析中,本文考察政府补贴对不同成长情况和不同资产负债率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企业成长性和资产负债率按照中位数作为临界点进行分组回归,得到正向结果,即异质性检验通过。在本文第三章第三节里得到了政府补贴影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有两条机制,即缓解研发融资约束和起到信号传递作用是政府补贴影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在路径机制,做出政府补贴通过机制影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假设,使用“利息支出/固定资产净值”和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是否包括风险资本机构分别来衡量,经过回归得到机制与政府补贴均成正相关关系,即两条假设均通过。本文结论如下:(1)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促进的作用;(2)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具有促进的作用;(3)在缓解研发融资约束、起到信息传递作用下,这两种机制对政府补贴也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而对国企的技术创新产生正向的影响。
其他文献
径流的变化会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造成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而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人类生存产生深远影响。盘龙河作为跨境河流红河的支流,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流域内存在洪旱灾害、供水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盘龙河为研究对象,利用干流控制水文站点龙潭寨站和天保站1958-2015年的径流和洪水数据,分析两站点年、月、日不同尺度径流的演变特征,选取洪水
学位
社会经济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会导致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变化,进一步影响到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明确红塔区面临的主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促进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协调土地生态安全与城镇化发展。本文以经历快速城镇化的红塔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2009-2018年红塔区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接着采用综合修正的当量因子法和防护成本法对红塔区的
学位
研究滇池流域主要土壤类型降雨-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差异可为因地制宜水土流失防御设计和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提供理论支持。文章以滇池流域红壤、紫色土和黄棕壤三种主要土壤类型(占比69.19%)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10、30、40 mm/h)和坡度(5、10、15、25o)下的坡面水文效应及其差异。模拟降雨试验过程中定时收集泥沙水样,以定量分析相同条件下三种土壤类型降雨-产
学位
长时序监测与科学评估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分布与强度变化,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与规划至关重要。夜光遥感技术为监测评估保护区人类活动提供新的可能,但现有的夜光遥感影像数据集缺少时间序列一致性,且在高原山地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时空量化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本研究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数据及地理信息数据,构建1992年至2020年长时间序列夜光遥感影像数据集,并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人
学位
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放缓,许多制造业企业开始偏离主业,进入高投资回报率的房地产行业。制造业企业在有限资源约束下进行房地产投资势必会对其主业绩效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R&D投入产生影响,根据创新理论,这将会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主业的长远发展。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
学位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腾飞发展,中国逐渐从物质文明转向精神文明,旅游成为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后的高质量精神需求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不仅只是局限于观光游览,旅游者对文化层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博物馆旅游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近年来成为我国旅游领域研究的新选题与新热点,博物馆旅游业成为当地城市经济创收的增长极。博物馆旅游逐渐向多元化、智慧化、网络化、科学化、现代化、娱乐化的体验式方向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博物
学位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且敏感性高,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贫瘠、地下水污染、频繁旱涝和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世界高原山地喀斯特地区,目前因公园的保护管理措施的落实,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应。但同时,又因园内旅游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公园景观格局产生了变化,这就可能引发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位
制造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部门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本质要求。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主体是影响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伴随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低龄化,在劳动力供给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促进劳动力合理有效的社会性流动是提高劳动力质量,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新的角度和重要方式。本文基于要素禀赋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经济学
学位
随着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世界开放水平的提升,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引发了利益分化及冲突导致多边贸易体系发展遭遇瓶颈,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在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贸易保护主义等负面冲击后,世界各国为了对冲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速了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谈判。在此过程中,东盟为改善东亚地区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维护其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中的中心地位,积极推进RCEP。经历了多年
学位
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动力。制造业的规模、水平以及其所处的国际分工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地区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当前,产业政策在国际经济政策领域强势回归,主要发达经济体以美、德、日等国为代表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促进其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计划;新兴经济体以印度、巴西等为代表国家也先后出台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凭借人口红利以投资拉动的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