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特征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gez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均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大部分脑小血管病患者是因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症状而就诊,如肢体无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精细运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等。而脑微出血是颅内微血管病变破裂或者渗漏所致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具有临床意义。目前随着头颅核磁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脑小血管病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近来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并通过两年随访,在合理控制血压后,观察腔隙性脑梗死的复发率。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收入院的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且颈部和颅内血管检查排除血液动力学狭窄的患者93例,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影像学资料(头颅MRI+MRA+DWI+SWI)、颈动脉超声、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完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4h动态血压监测。入选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12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咨询患者降压药物服用情况,血压控制水平及卒中的复发情况。若血压控制不理想,指导患者调整降压药物剂量或更换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130-140/80-90 mm Hg。随访时间为两年。随访满两年的患者复查心电图、颈动脉超声、24h动态血压监测、头颅MRI+MRA+DWI+SWI、评定认知功能。探讨两年随访,在合理控制血压的基础上,能否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复发率。其次,利用93例患者的基线资料,依据SWI检查有无微出血,分为CMBs组和无CMBs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93例,依据头颅SWI结果有无脑微出血,分为CMBs组55例和无CMBs组38例。其中,CMBs组中,男性31例(56.36%),平均年龄57.03±6.09;无CMBs组中,男性22例(57.89%),平均年龄57.34±9.25。两组在年龄、性别、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史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依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CMBs组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NDBP均高于无CM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MBs组中,昼夜节律呈杓型者为5例;无CMBs组中,杓型者为10例,χ2=4.929,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随访满1年的患者有62例,通过电话随访,其中1例失访,2例自诉血压控制不稳定,59例患者诉血压平稳,无临床症状复发。5随访满两年的患者有17例,其中2例失访,1例复发,共有14例完成此试验。此14例患者经合理控制血压后,不仅无临床症状的复发,而且影像学上无新鲜病灶发生。结论:1 CMBs不仅伴有较高的血压水平,而且伴有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2经合理控制血压后,可以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复发率。
其他文献
背景: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神经元不可逆的死亡,由此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一直是困扰神经科医生的难题。随着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及对其深入研究表明,虽然神经组织也具有再生和自我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