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土与温湿环境交互作用引起电化学迁移的建模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子器件的集成密度不断提高,其内部的尺寸和间距变得越来越小,相邻线路就越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电场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电化学迁移导致的线间绝缘失效故障。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尘土会进入电子设备内部并附着在电路板表面,从而影响电路板的性能,甚至引发相邻线路间绝缘失效故障。因此研究颗粒污染物对电路板电化学迁移影响因素的特性是十分必要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尘土颗粒对电化学迁移的影响,分别从可溶性盐改变离子浓度和不可溶颗粒分布密度两个问题进行。首先依据法拉第定律建立物理模型,通过水滴实验探究可溶性盐对电路板电化学迁移的影响,并对物理模型进行验证。然后针对尘土显著性因素之一的尘土覆盖面密度,进行其在温湿环境下对电化学迁移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数据分析拟合,初步给出颗粒覆盖密度对电路板电化学迁移失效影响的经验寿命模型。最后通过在电路板上扬撒实际自然尘土进行温湿偏置实验,研究实际自然尘土对电路板线间绝缘失效的影响。尘土颗粒包含可溶性部分和不可溶部分。首先用NaCl来模拟尘土中的可溶性盐,发现电路板表面绝缘失效时间(Time to Failure, TTF)随可溶性盐溶液浓度呈幂函数变化趋势。在线间距和电压恒定时,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大,电路板表面绝缘失效时间不断减小。其次用石英来模拟尘土中的不可溶部分,发现存在一个临界面密度值,使得电路板表面首次绝缘失效时间随石英分布面密度先呈负指数函数变化趋势,后呈正指数函数变化趋势。最后建立自然尘土和其中可溶性盐部分之间的对应模型,结合自然尘土覆盖电路板的温湿偏置实验,研究自然尘土中不可溶部分与可溶性盐共同作用下对电化学迁移失效的影响。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参照安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安徽金融发展也经历改革初始及发展(1978—1997)、整合提升(1998—2012)、创新发展(2013—2017)、新时代发展(2018—)四个阶段。四
介绍了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电机的基本结构、控制方式及主要性能,讨论了该电机的设计特点,并给出推力为100N样机的主要结构尺寸、推力计算结果及推力测试结果.
<正>1 纳米碳酸钙的性能简介碳酸钙按平均粒径可分为5个粒度等级:微粒(>5μm)、微粉(1~5μm)、微细(0.1~1 μm)、超细(0.02—0.1μm)、超微细(≤0.02μm)。纳米碳酸钙材料是指颗粒尺
会议
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十八届六中全会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基础上,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新经验,审议通过了《关于
简述了我国水处理行业现阶段使用的聚合物分散剂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并对此进行了讨论,就其发展方向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正>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是实现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主要承担普通高校的教学、训练和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任务,还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任务.随着近年来普通高校扩大招生的影响,普
国内使用的钻井液降粘剂存在适用性单一、耐温抗盐性不够理想、环保性能不满足相应国家标准要求等不足。本文以马来酸酐-磺酸盐共聚物为主体,采用水溶液聚合制备得到了环保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及其受体FGFRs系统影响骨骼发育和形成过程,FGF与细胞表面FGFR结合,激活信号通路调控多种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骨
在大气监测工作中,应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SO2)含量时,从样品的采集到样品的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误差是由每一测定步骤以及有关因素带来
目的观察产后盆腔肌筋膜痛(MFPP)的发病情况,初步分析其盆底表面肌电分布特征及与分娩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产后42 d至产后3个月女性382例(其中阴道分娩226例,剖宫产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