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热湿传递与土壤源热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va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低能耗、无污染、可再生及新能源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世界各国能耗总量中建筑业占重要地位,建筑能耗中又以供热和空调能耗为主,如何降低供热和空调能耗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能量,大量利用自然资源(如空气、水、土壤、太阳能)和余热资源(如废热)中的热量,可以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的转化,给人们提供了一条节约矿物燃料、合理利用能源、减轻环境污染的途径,因此热泵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热泵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空气源热泵;(2)水源热泵;(3)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在我国冬季气候相对较温和的地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冬季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效率大大下降,加上室外侧换热器的结霜等问题,其应用受到限制;水源热泵的应用受当地水资源的限制;而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低温地热资源的高效节能与环保的热泵空调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它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它的成本太高,而且缺少准确可靠的计算模型。本文综述了土壤源热泵(地源热泵一种)的类型和各类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缺点。由于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不污染地下水的优点,是一种值得发展的热泵系统。但该系统初投资较高,一般需要采用合理的模型给予设计计算。然而由于现有的土壤传热模型忽略了水分迁移对传热的影响,使得埋地换热器的设计与实际需要产生偏差,致使土壤源热泵系统投资增加或使用效果不佳,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在原有的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一维线源模型基础上,对土壤的传热传湿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展了传热传湿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中的水通量方程进行改进,对模型中土壤的各参数(土壤热导率、土壤初始温度及含水率等)进行了理论与实验分析,使之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土壤热导率是土壤的一个重要热特性,本文利用“线源模型”理论搭建了测量热导率的实验装置,自制了探针,并用它测定了不同质量含水率下土壤和沙的的导热系数,进而得到土壤和沙的容重、导热系数、导温系数与质量含水率的关系。自行搭建了一维土柱、沙柱传热传湿实验台,测试了不同土壤、沙水分含量和土壤中存在温差时,温度对土壤水分持有的影响程度,及土壤、沙中热量和水分迁移的相互作用。搭建了U型竖埋土壤源热泵系统工程应用实验台,测试了实验地区土壤年温度变化规律、冬夏季热泵机组运行时大地的温度场、冬夏季机组室外侧换热器进出口水温、并确定了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编制热湿传递计算程序,确定了不同含水率下单位井深土壤的换热能力和埋管周围温度场、埋管周围含水率的变化规律。最后,论文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同时展望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的三维摄像解析法,对4名武英级运动员323C+4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指出起跳、腾空和落地每一阶段的动作要求,并结合日常训练提出相应对策。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会阴侧切分娩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会阴侧切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两
本论文研究如何制备形貌理想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膜和有关的影响因素。首次采用交流电场促进相分离法,成功的制备了以丙烯酸酯类单体Bis-EMA2,Bis-EA4,Bis-EMA15和硫醇单体NOA65
临桂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名人之乡,陈宏谋、陈继昌、王鹏运、况周颐、李宗仁等都是临桂名人中杰出的代表。以名人为依托,临桂积淀了富有临桂特色的家族文化、教育文化、科举文化
在全市“干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中,我们以“进农家,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在全面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检查落实情况、广泛走访民情的同时,结合部门实际,对所驻董市镇金龙村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无骨科牵引床下行pfna内固定术体会。方法临床资料采集我院骨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有无牵引床分2组,观察组30
本文比较了常见的PLC程序设计方法,并结合给排水行业的工艺特点,介绍了结构化编程方法在给排水行业的应用实例,该方法具有编程调试简便,易于扩展,移植性好等特点。
利用南昌市2016年4月~2017年3月8个监测点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监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大气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状况和不同功能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6年南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联合帕立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