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局势所采取的能够激发国内增长活力、开拓对外开放空间、寻求外交发展突破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国内产能过剩、资源不足等问题,为我国跨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然而,存在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挑战。“一带一路”沿线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区域,且区域内部分国家国内政局持续动荡、宗教冲突不断,区域内整体表现出政党更替频繁、政治局势不稳、贪污腐败严重、收入分配恶化、失业率高、边界与领土争端、区域冲突不断等劣势,这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而言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在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时,如何权衡利弊、控制风险、做好区位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文献研究了内外部的宏观因素(如东道国制度、母国政策等)对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而从企业微观财务层面探讨O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文献则相对匮乏。同时,已有文献研究了企业融资能力对OFDI决策的影响,但对OFDI决策的描述仅停留在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并未涉及融资能力对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2010-2015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从企业微观财务层面因素入手,将东道国制度距离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了企业融资能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相关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融资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相关研究、风险控制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梳理,找到其中的研究空白,说明本文的研究重点。其次,基于融资约束理论、海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相关理论等理论,并结合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融资能力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水平现状,通过合理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然后,经过模型设计、样本数据选择和变量指标的选取,以OL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企业不同维度的融资能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相关关系,以及所有权性质和制度距离对两者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从模型、变量两个方面调整进行实证研究的稳健性检验。最后基于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和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与“一带一路”OFDI东道国的收入水平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和商业信用融资能力越强,越有可能对“一带一路”沿线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2.企业外源融资能力,即银行借款,与“一带一路”OFDI区位选择无显著相关关系;3.制度距离对内源融资能力、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与“一带一路”OFDI东道国收入水平的相关关系具有抑制作用,制度距离越大,内源融资能力、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与“一带一路”OFDI东道国收入水平的相关关系越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从区位选择的角度重新探究了企业融资能力与OFDI决策的相关关系,丰富了现有文献,能够丰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文献和融资能力与OFDI决策相关文献。其次,本文的研究结合了“一带一路”的背景,以2010-2015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