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矿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尾矿问题。尾矿年排放量巨大,但利用率较低,其资源化综合利用已成为我国保护生态环境、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论文针对新华钼尾矿开展了“多矿物分离富集与高效洁净利用”研究,结合钼尾矿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实验室可选性试验研究,确定了钼尾矿梯级加工利用的研究方案,实现了钼尾矿多矿物分离富集,并利用节能矿物的陶瓷原料-透辉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矿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尾矿问题。尾矿年排放量巨大,但利用率较低,其资源化综合利用已成为我国保护生态环境、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论文针对新华钼尾矿开展了“多矿物分离富集与高效洁净利用”研究,结合钼尾矿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实验室可选性试验研究,确定了钼尾矿梯级加工利用的研究方案,实现了钼尾矿多矿物分离富集,并利用节能矿物的陶瓷原料-透辉石类组分制备高性能钼尾矿陶瓷,探讨了钼尾矿陶瓷的烧结机理。新华钼尾矿主要由透辉石、长石、金云母、橄榄石及白云石组成,且微量矿物较多,主要有石榴石、金红石、钛铁矿等,根据该尾矿“矿物组成复杂、微量矿物组分多”的特点,提出了先分离富集钼尾矿中的高含量、高价值矿物组分,然后将所占比例最大的非金属矿物作为制备陶瓷的原料进行整体应用的钼尾矿综合利用模式,确定了钼尾矿中多矿物分离富集的“磁选-浮选-磨矿-浮选-磁选”分选流程,获得分选矿物指标:金云母产率为10.86%、回收率为64.93%,品位(K2O,%)为8.93%,磁铁矿产率为5.68%、回收率为77.14%、品位45.63%,黄铁矿产率为4.09%、回收率81.73%、品位为34.7%,方解石产率为7.05%、回收率为78.77%、品位为46.31%,白云石产率为12.45%、回收率为64.5%、品位为16.44%;多矿物分离富集后的透辉石类矿物(陶瓷掺料),其主要成分接近陶瓷坯矿物组成,利用透辉石类矿物具有低温共融特性,可降低陶瓷烧成温度的优势,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出耐碱性优良的钼尾矿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钼尾矿陶瓷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出最佳配方为陶瓷掺料:伊利石:石英=65:15:20,在烧结温度为1165~1170℃,保温时间为2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吸水率为0.43~0.42%,显气孔率为0.958%,体积密度为2.23~2.26g/cm3,抗折强度为46.85~46.34MPa的钼尾矿陶瓷,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建筑陶瓷的标准;结晶动力学分析表明,钼尾矿陶瓷的晶体生长指数为2.23,以内部体结晶为主,烧结激活能为99.77 kJ/mol,属易烧结型,致密化机理为扩散控制;通过对最佳配方样品的TG-DTA、SEM、XRD分析,得出800℃之前为钼尾矿陶瓷烧结初期,以固相表面扩散传质为主,800℃之后进入烧结中、后期,以固体颗粒重排及塑性流动传质为主,烧结过程朝低温方向偏移,探明该钼尾矿陶瓷的烧结机理。
其他文献
笔者根据新发现的翁偶虹佚作《钟馗传》(1942)研究认为,该剧改动了传奇《天下乐》中钟馗悲剧性命运的起源,突出了钟馗人情与人性的复杂性,体现了翁偶虹对金少山所饰演的钟馗在运嗓行腔及身段表演的默契配合,其“为演员写戏”的编剧方式具有启示意义。
为提高机械零件服役时间,提高机械零件表面耐磨性能,降低机械零件磨损率及维修率,该研究提出在机械零件表面制备与基体结合强度高的、不易剥落的强化耐磨层。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炭伴生资源——粉煤灰在A-TIG中应用研究),研究粉煤灰在电弧力、重力和表面张力多场耦合条件下的扩散过程,探究液态金属在添加粉煤灰后的表面张力演化规律,分析粉煤灰对焊接电弧形态及电弧力演变的作用机理和对熔凝区、熔覆区形貌改变
我国尾矿存量巨大,它污染环境、造成安全隐患,但是尾矿又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矿物资源。尾矿中非金属矿物回收、提纯是尾矿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尾矿中特定非金属矿物开展浮选捕收剂分子设计和作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朝阳新华钼业有限公司的选钼尾矿中主要非金属矿物为对象,在早期钼尾矿全组分分离富集工艺研究中,存在浮选捕收剂用量大、使用不便、浮选制度复杂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展了浮选捕收剂分子
组织文化作为组织整合内部力量和过程、适应外部环境的关键手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日益引起重视。为探求不同沟通情境下,煤矿企业不同类型组织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差异,研究从沟通视角出发,基于Wallach的组织文化分类理论,建立组织文化对安全绩效影响的路径模型(Organizationgal Culture-Communication-Safety Performance Model,O-C-S mode
煤堆自燃对环境、经济和安全的危害较大,其影响因素较多,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一些常见煤堆自燃防治技术的适用性及有效性以及目前煤炭行业的整体不乐观形势,迫切需要提出一种经济、可靠的自然发火防治技术方法,并对由于煤炭滞销严重而带来的可能延长原煤堆存放期和增加存放量等原因导致的原有防治技术方法效果降低或失效,引发煤堆二次自燃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论文优化设计一套快速、便捷、经济、
煤矿重大安全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发生在综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系统包括作业人员、采煤机等设备、顶板地质结构等多种因素。安全事故具有随机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将复杂系统理论引入到综采工作面,通过煤矿综采工作面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提取4个二级因素、22个三级因素,分别构建解释结构模型和结构模型方程,构建了4级递阶结构,研究了各
煤炭自燃严重影响煤炭的安全开采,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目前注惰气防灭火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实现采空区惰化、防止煤炭自燃的技术途径。采用氮气和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电厂烟气替代传统氮气可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亦能吸附封存烟气中的CO2等有害气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采用自制的常温常压吸附装置,模拟矿井采空区温度及压力和塔山矿坑口电厂烟气组成及含量,根据常压容量法实验研究煤对烟
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但城市环境又需要经济投入来保护和改善,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非常重要。本文对阜新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评价。针对评价过程中存在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模型构建问题,构建了考虑阜新市特点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虑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预测方法,提出综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方法,并进行验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
在关注环境的同时,保持企业稳步持续发展,是当下钢铁企业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运用“技术效率”评价方法,评价环境约束下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效率,这一做法有效地将环境与钢铁企业发展纳入统一架构。文章沿着“评价指标识别——评价模型构建——技术效率评价实证研究——技术效率制约因素研究及敏感性分析——技术效率提升路径”的逻辑主线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环境约束、企业经营范式、效率评价等相关理论知识,严格遵循钢铁企业
高瓦斯特厚煤层分层开采时,下分层卸压瓦斯大量涌入采空区导致上隅角瓦斯超限事故频发。亭南矿主采4#煤层是高瓦斯特厚煤层,针对该煤层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频繁超限难题开展了下分层水平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下分层水平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对高瓦斯特厚煤层瓦斯治理具有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下分层布置抽采钻孔需要考虑采动过程中钻孔的稳定性、下分层卸压瓦斯运移规律以及钻孔抽采影响范围、抽采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