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是工业时代以来世界上使用最基础、也是最广泛的能源之一。步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化的进程极大地削弱了煤炭的地位,但是煤炭在全球范围内还是长期必不可少的能源,尤其是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而现如今,许多高精度工业和高耗能企业关于煤炭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选煤厂提供的精煤、中煤等再加工煤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21世纪以来,我国选煤行业在其发展区域、发展行业、发展规模都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但同时由于其所造成的能源消耗高、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较多,不仅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国家对水、电能源的供应和管理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因此,选煤厂要想实现可持续弹性发展,兼顾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十分必要。清洁生产在我国起步较晚。一直到21世纪初,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和试点工作,随后很多省市响应国家相应政策的倾斜方向,初步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促进清洁生产推进的试行政策和法规文件,石化、冶金等行业的部分企业也适时进行了生产加工设备的改良换代,并且引进了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人才。然而,清洁生产的有效实施不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研发、操作人才,更加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相对于国外同期的先进管理水平,我国煤炭行业对于清洁生产的管理无论是制度制定还是体系建设,都不够成熟和完善。山西作为产煤大省,在煤炭行业方面需要投入很大的力度抓清洁生产。本文以山西省汾西矿业有限集团所属低硫煤井双柳矿新建的选煤厂为例,基于清洁生产发展的标准要求,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选煤厂煤炭采选清洁生产实施整个流程展开评价,在利用资源耗竭系数和环境影响潜值的选样综合计算识别出高耗能生产工艺、环节和部位,以及污染排放超标或者是异于其他先进选煤厂的废弃物种类,追根溯源,进一步深入找出该厂资源控制、清洁生产责任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打破常规末端治理的思路,对于该选煤厂在设备的改进,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管理以及相应的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探索,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清洁生产管理体系,为双柳矿选煤厂清洁生产的全面实现提供一种合理构想,也希望可以为其他同类型行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