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方法鉴定牛胚胎性别技术的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x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了PCR 方法鉴定牛胚胎性别技术,并优化了PCR 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以期该技术能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试验结果如下:试验设计合成了4 对牛Y 染色体特异引物B90、B12、B34、B56 和3 对牛常染色体特异引物A34、A56、A78,并引用了1 对牛Y 染色体特异引物B78 和1 对牛常染色体特异引物A12。利用这些引物分别对牛基因组DNA、体外培养的牛成纤维细胞进行PCR 扩增,筛选出了2 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组合,分别为A12/B34和A12/B78。利用引物组合A12/B34 建立了基本的PCR 反应体系,研究了该反应体系中引物的浓度、Mg2+浓度、dNTP 浓度、酶含量以及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对PCR 扩增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对该反应体系影响较大,而dNTP 浓度、Taq 酶含量以及Mg2+浓度的影响较小。最终建立了一套扩增效果好、性能稳定的性别鉴定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为:引物A12 浓度,50pM;引物B34 浓度,200 pM;dNTP 浓度,125μM;Mg2+浓度,2.0mM;Taq 酶含量,1U。反应条件为:94℃变性,56℃退火,30 个循环。本试验首次采用两温度循环PCR 方法对牛早期胚胎样品进行性别鉴定。PCR反应程序省去延伸步骤,变性和退火时间都为1 秒,PCR 运行时间缩短为37 分钟左右,几乎将PCR 扩增时间缩短到了极限,而扩增的效果仍然很好。具体的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 分钟,(94℃变性1 秒,56℃退火1 秒)×30 循环,然后延伸3 分钟。本试验共鉴定了27 枚胚胎的性别,结果为14 枚雌性胚胎,13 枚雄性胚胎。所有胚胎全部移植,14 头受体牛妊娠,妊娠率51.9%(14/27)。已出生牛犊6 头,3 雌3 雄,性别符合率为100%。另外,还用所有的牛Y 染色体特异引物和牛常染色体引物A12 分别对雄性牦牛、绵羊、山羊、小鼠以及人的基因组DNA 进行了同源检测,发现对牛基因组DNA 扩增良好的引物对牦牛基因组DNA 扩增效果也很好,所有引物对其他物种却没获得相应的扩增产物。表明,牛与牦牛间同源性较高,而与其它物种间同源性
其他文献
激光雷达虽然发展的时间较短,却以其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技术的独特优势,已经迅速被应用到远程测量、地形探测、无人驾驶避障等方面。条纹原理机载激光雷达作为激光雷达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VVT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轿车行业,VVT (Variable Valve Timing)即可变正时技术能够和汽车运行的实际情况达到最佳的匹配,它能基于发动机运行的实际情况控制气门的打开与关
迄今为止,有关NO与细胞周期关系的研究在植物中报道很少。本实验以普通水稻(中作9052)为材料,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为NO的供体,对NO与水稻细胞周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分为三个层次:1、用不同浓度SNP处理水稻初生根不同时间后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显示,SNP对水稻初生根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当SNP浓度≥50μmol
毫米波多波束扫描天线在诸如国防军事、卫星导航以及现代无线通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介质柱透镜的大角度多波束扫描天线。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根系形成丛枝菌根。AM真菌对植物生长有诸多有益的生理和生态效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危害严重的骨骼系统相关的复杂疾病,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其重要的风险因子。大量的研究表明BMD的变异受到很强的
近年来,压电能量收集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长期甚至无限生命周期的自主供电系统,压电能量收集器在一些不便更换电池或者希望避免电池更换的场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其输出功率仍然偏小,尚不能满足实际应用。为提高压电能量收集器的输出功率,本文从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件的结构设计及实现入手,对压电能量收集系统结构和能量收集电路两个方面具体分析,设计了提高能量收集器件性能的几种结构并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