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了PCR 方法鉴定牛胚胎性别技术,并优化了PCR 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以期该技术能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试验结果如下:试验设计合成了4 对牛Y 染色体特异引物B90、B12、B34、B56 和3 对牛常染色体特异引物A34、A56、A78,并引用了1 对牛Y 染色体特异引物B78 和1 对牛常染色体特异引物A12。利用这些引物分别对牛基因组DNA、体外培养的牛成纤维细胞进行PCR 扩增,筛选出了2 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组合,分别为A12/B34和A12/B78。利用引物组合A12/B34 建立了基本的PCR 反应体系,研究了该反应体系中引物的浓度、Mg2+浓度、dNTP 浓度、酶含量以及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对PCR 扩增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对该反应体系影响较大,而dNTP 浓度、Taq 酶含量以及Mg2+浓度的影响较小。最终建立了一套扩增效果好、性能稳定的性别鉴定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为:引物A12 浓度,50pM;引物B34 浓度,200 pM;dNTP 浓度,125μM;Mg2+浓度,2.0mM;Taq 酶含量,1U。反应条件为:94℃变性,56℃退火,30 个循环。本试验首次采用两温度循环PCR 方法对牛早期胚胎样品进行性别鉴定。PCR反应程序省去延伸步骤,变性和退火时间都为1 秒,PCR 运行时间缩短为37 分钟左右,几乎将PCR 扩增时间缩短到了极限,而扩增的效果仍然很好。具体的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 分钟,(94℃变性1 秒,56℃退火1 秒)×30 循环,然后延伸3 分钟。本试验共鉴定了27 枚胚胎的性别,结果为14 枚雌性胚胎,13 枚雄性胚胎。所有胚胎全部移植,14 头受体牛妊娠,妊娠率51.9%(14/27)。已出生牛犊6 头,3 雌3 雄,性别符合率为100%。另外,还用所有的牛Y 染色体特异引物和牛常染色体引物A12 分别对雄性牦牛、绵羊、山羊、小鼠以及人的基因组DNA 进行了同源检测,发现对牛基因组DNA 扩增良好的引物对牦牛基因组DNA 扩增效果也很好,所有引物对其他物种却没获得相应的扩增产物。表明,牛与牦牛间同源性较高,而与其它物种间同源性